本期节目采访嘉宾:知名商业心理学专家、清华大学消费心理学老师张世龙
记者:互联网时代崛起,迫使传统经济屡遭重撞萎靡不振,那么在2016年传统生意经营者该如何应对?
张世龙:与其说应对不如说学会适应,在新常态经济体制下我们要学会适应,去享受大趋势下带来的商机。首先分析一下互联网,互联网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是让消费更透明,让产品有说话的渠道,方便了客户消费的捷径等等。但是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互联网的定义不难发现互联网只是我们传统生意的附加值,而真正的商业核心还归功于我们踏踏实实做产品,兢兢业业做服务。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更多的人将其妖魔化、虚幻化。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了互联网上而轻视了自己原有的核心价值,所以说“互联网+行业”倒不如说“行业+互联网”这不是顺序问题,而是关注度、思考力的问题。
记者:任何行业的兴起都会遭到质疑,顾客在徘徊中更愿意相信负面声音,作为企业掌舵者如何运用消费心理学去改变?
张世龙:两方面,一个是企业怎么做?一个是客户怎么想?第一个比较容易做到,因为主动权在企业自己手里,从产品价值、效果、服务等方面入手。第二个比较困难,记得在电视上看到腾讯董事长马化腾演讲中说:“有太多人穷在思想,不敢相信互联网时代有这么多致富的机会,思来想去还是做回原来的样子更安稳,周而复始,穷其一生。”
我们从人性心理学来讲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者一种是平庸者。成功者的性格特征是:自信、勇敢、凡事都有冒险尝试的精神,所以他们在任何经济转型期都是第一波抓住机会的人,改革开放第一波下海经商的人,第一波做淘宝的人,第一波微信营销的人,这些成功者不是智商超群,也不是能力过人而是凡事抱有“试一试、闯一闯”的态度。而平庸者面对新鲜事物总是犹豫不决、总是观望者看看别人怎么做。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在于你努力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在那个时间点上做出决策。当看到别人赚到钱的时候平庸者选择“小试牛刀”但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时机,最终导致他失败。还有一种人不相信正面信息,凡是遇到选择时喜欢看百度或者听一些平庸者的声音左右了自己的判断。
在互联网兴起,传统经济转型的时代,面对新鲜事物给大家一些意见:
- 不要用传统的思维来给新商业模式下定义
- 凡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自己勇敢一次,如果不尝试你永远只是一个观望者,不尝试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 面对新机会要学会自己抉择,而不是向平庸者讨教,平庸者只会告诉你“不可能”
- 不要让“百度”、“论坛”的评论左右你的思考,如果负面信息是真的,第一时间信息应该呈现在新闻上,而不是在没有权威性的自由论坛上。
- 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不要抱着“不可能”的心态用固有的思维去解读新模式
记者:中国在2016年商业体系中有哪些升级,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机遇?
张世龙: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是和政治是不分家的,首先从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了解到,未来中国要解放7亿劳动者,解放他们的思想,灌输创新理念。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让更多的人从就业者的身份演变到创业者,但是对于他们自身条件来说,在创业的路上荆棘太多比如:资金,专业技能等等。要实现他们角色的演变最快也最实际的职业就是直销。但是在中国直销颇受争议,很多人不成熟的把合法的靠人来推动销售都认为传销。固有的思想不解放难以适应未来商业。我们再重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过去十年中国颁发的直销牌照的数量屈指可数,而如今呢?直销品牌日益增多,这说明什么?政府的风向已改,而你思想固守阵地,那么你错过的就是下一波机遇。
记者:感谢张世龙老师权威的分享,也期待张老师在下期节目中为大家解读更多的消费心理学的奥秘,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