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媒体揭秘安好社区医生 月收入大多过万

2015-09-16 16:32:39来源:

 原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

  继“专车热”之后,补贴在医生圈也火了起来。

  这种新兴的“滴滴就医”模式,让患者像在线打车一样通过手机随时找到就近的医生,而医生也可以通过软件平台匹配到相应的患者。

  一位签约安好社区医生app的社区医生反映,他现在每月的综合收入在2-3万,大约是原先收入的10倍。

  补贴的最大结果,就是让众多社区医生养成了在线行医的习惯,而用户也因此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一种全新的就医模式就此形成。医生既能通过手机管理患者,在线完成诸如随访、患者咨询、慢病数据监测、健康档案建立的日常工作,又能享受额外的现金奖励,医生对这种形式也乐此不疲。

  

\

 

  而相比有形的补贴,“医疗O2O”引流来的线下患者流量更加吸引医生,而医生也可以通过线上诊所进行多点执业,把医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也可以让患者受益。

  样本:

  陆先生,35岁,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安好首批签约社区医生。

  作为再普通不过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他的生活因为互联网完全改变了。

  除了朝8点半晚6点的白班和每周一次的夜间值班,每天会固定抽出一个小时在自己的“网上诊所”集中处理患者的问题,并梳理一天的工作。

  陆医生加入“安好社区医生”这款app,就好像十年前江浙商户在淘宝上开店,而安好就相当于给医生提供了免费的平台,医生可以在上面开设自己的私人诊所。

  一次,他和中心一位年轻医生聊天的时候说起互联网,这可打开了两个“网迷”的话匣,俩人从PC互联网聊到移动app,一直说到安好社区医生。年轻医生给他说了自己的“互联网医生‘云端行医’”的梦想和医疗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现阶段安好的补贴如何之丰厚。一番话彻彻底底的打动了陆医生,回到科室他马上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注册了一个,正式成为安好发布月首批签约社区医生。

  现在,每周四和周日,不管多忙,都会推送两条慢病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健康文章。从撰文到配图,全部都由自己完成。为了保障质量,文章里每一个细小的点都会反复查阅医学文献,并征询自己做内科的妻子的意见。不会图片处理软件,就在纸上画一些人体图或是思维导图,再用手机拍摄下来作为文章配图。每次推送完文章,都会像一个等待糖果的孩子一样,每隔几分钟就去看下有没有读者留言点赞,当读者反响热烈,就拿着手机炫耀给妻子看。短短两个月,就积攒了大约7千个忠实读者,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社区中心周边的真实患者。

  “社区中心周边有原来只有5万~6万人,现在有8万人了,而真正服务到的患者却远远不及这个数字。民众对社区医院的认识一直不足,其实好的全科医生大部分都在社区医院。”

  文章的互联网传播使陆医生建立了足够的个人品牌,他近乎成为该区域的名人。通过线上传播和口口相传来的患者每天都在增多,这是陆医生从来没有想到的。

  

\

 

  现在每天都会有医生朋友在向他“取经”,8月,陆医生身边有数百名像他这样的医生陆续签约安好,他也因此获得了3万多元的现金奖励,这还不包括患者层面的补贴和收益。

  小编按:

  医生补贴究竟能维持多久?

  其实通过专车的前车之鉴,我们可以发现补贴其实都是在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当市场成型,用户习惯成型之后,补贴力度都会慢慢减少。

  但是,移动医疗与互联网打车有着本质的区别,社区医院通过这种医疗O2O的形式在储水用户。而用户就医习惯一旦养成,熟悉的医生和就医方式具有其难以替代性。熟人医疗引发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

  通过几位医生用户的调研,我们也发现,医生增加的收入中补贴只是占据其中一部分,而这户流量引入和用户粘性增加才是价值所在。

  而如此庞大的医生群和患者群一旦形成,平台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接下来,小编也会继续对安好签约社区医生进行跟进报道,同时也会探访全职安好医生的使用情况,敬请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