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逆境突围,80后2年创造17亿产业历程

2015-09-14 10:14:01来源:中国日报

——专访中国家具制造业黑马王搏贤先生

\

编者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成功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备受关注、不断被学习、模仿。而成功创业者的事业之路是否一帆风顺,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潜质和个人魅力?就此,笔者走访了被同行誉为“中国家具制造业黑马”的王搏贤先生,为读者揭开一位从负债2000万元,2年内迅速在逆境中突围,打造17亿元产业帝国的创业者故事。

 

在珠三角家具制造行业中,不少人听到“王搏贤”这个名字,不禁会敬佩地竖起大拇指。面对家具制造业整体产业下滑,既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特殊的社会关系的他,凭借多年来磨砺出来的商业智慧与诚信经营,在短短2年内打造17亿产业帝国、成为27家千万级制造企业的股东和“中和嘉盛”的董事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让人感动的辛酸成长故事。

 

一、牛犊初生,备受打击磨练意志

1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他,在一家工程公司实习,公司里老板和同事都是外地来的,大家普遍对80后的本地人有一些看法,觉得他们缺乏实干、吃苦的精神。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招聘本地人。因为老板是长辈的朋友,他得以在公司实习。

有一次刚坐下来和客户聊了几句,就被老员工拍肩膀示意让他走开。碍于有客户在和自己经验的不足,他礼貌而无奈地的走开了。从此,他暗下决心必须超过公司里的其他同事。每天他模拟接触客户的情景,和新同事反复演练,并让领导和资深的同事指点,以至于领导都有点嫌他烦。

公司周三休息,他主动要求周三值班,值班过程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客户。当时他并不擅接待客户,只是一个劲地羡慕客户的成就。客户说,你们城里人要有我们一半努力,得到的比我们多。这句话再次深深打击了他,也奠定了他摆脱城里人不能吃苦这个负面形象的决心。此后半年,他每天都几乎进入“玩命”式的工作状态,并快速成了公司业绩最好、唯一将业务拓展到周边城市的员工。

这段经历,王搏贤觉得给了自己人生起步中非常重要的启迪,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有更勤奋努力,才能摆脱大家对80后城市人的偏见。以至后来,他和工人们一起搬抬物料,在工地上吃落满灰尘的盒饭,逐渐形成了他朴实勤奋的作风。

 

二、首次创业,三大打击再寻发展

一年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工程公司。初次创业,公司既没有什么优势资源,更因为量小难成气候,原材料拿货价比大公司要高很多,这样一来公司就失去了价格优势,事业更难开展。

经过反复的思考,他决定和材料供应商们签订协议,承诺完成一个他们不会拒绝的销售额,以此换取价格上的优势,并且提前支付了他们违约金,作为经销商,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王搏贤如愿拿到了和大公司一样的材料供应价格。凭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悉心开发市场,经过2年的经营,分公司也发展到了3家,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几乎同时经历了最为刺痛的打击。

第一棒,情感打击,重视人性。

因为公司发展速度过快,资金紧张,过中秋节的时候,面临着没有福利发给员工,他把母亲单位发的和朋友送的月饼分发给员工。但很多员工拿到月饼后,开始暗地里辱骂公司,辱骂他,有的甚至把月饼就丢到垃圾箩了。某位员工流泪告知情况后,他一边安慰着员工,一边陷入对人性的深刻地反思,这样的打击是王搏贤没有料到的。

第二棒,外界侵扰,员工倒戈。

当地一些同行企业派人分化公司员工,拉拢他们,许诺给予高回扣,一些员工一边领着公司的工资,一边把项目转卖到其他同行。而当时20岁出头的王搏贤太稚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肤浅观念刻在他脑子里,以人治,感性为管理的基础,缺乏理性的监督和奖惩机制,缺乏利益分配的规划,缺乏对市场塑造企业形象等错误,让一个刚刚展露头角的企业,慢慢被侵蚀。

第三棒,资金断层,四面楚歌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在同一时间,因为上游工程款拖欠;自有资金发展分公司过程中大搞排场,资金再度见底;没有垫资能力,导致拖欠材料款项和外包施工队工程款。工人们带上了妻儿铺盖,直接上公司吃住,生意都没有办法继续。材料商翻脸直接雇佣黑社会人士把他软禁在公司,当时真是逼到就差抵命的境地。无奈之下,托人变卖了公司资产用于抵债。

也就在这时候,母亲得了重病住院做手术。医生要让家属整夜守候观察,他拉着母亲粗糙的手整整一个晚上,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不能放弃,自己还有很多责任。母亲康复以后,他带着最后的8000块钱,只身南下,来到广州求发展。

 

三、南下独闯,潜心学习从零起航

09年他来到广州,租住在幽暗、闷热的13平方米的城中村中,每天仅吃一餐饭,挑选最便宜的快餐。大部分时间,他开始快速熟悉这个城市,跑展会,参加面试,寻找发展机会。偶然一次,他在网上看到国外有变形家具,能够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变化使用,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在当时房价很高的中国,让他隐约感觉到一个机会,之后他锁定家具行业,并每天不停的去面试家具行业工作。

最终他进入到了一家集团企业,从业务员开始,有之前的经商经历和业务水平,再加上他玩命的拼搏,也因为自己为人处世比较正派透明,得到了总裁的信任,很快掌管了企业旗下13家国际品牌家具终端店面的管理工作。广州的天很热,商场里晚上8点半准时关空调,他基本每天培训新人到11点,或者开会总结到更晚,衣服没有那天回家是干的,凭着对事情的投入,一路做到总裁助理,副总裁。4年时间里,他掌握着多家品牌的终端运营核心知识,同时完成集团2个自有品牌的全国拓展工作,再到工程家具工厂的筹建与市场拓展,一路上虚心的学习和积累着。

谈起自己能够在企业得到重用,后来得知,是总裁有意无意的留意着所有员工的言行,包括网络上的,这也是他常常对身边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用什么方式在观察,考验着自己,所以做人做事要正派,别把别人当傻瓜,能力大家都有,人品才是关键的敲门砖。

2013年的家具行业,并不是很乐观,身边很多同行倒闭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个时候王搏贤却从中看到了新的市场,常年与香港、台湾设计大师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除了拥有设计理念,最重要他们拥有实现设计理念的配套生产能力作为支撑,所以才有很多惊艳的作品得以展示在市场上获得赞誉,而这些名誉又带动了设计师的收入。而反观国内几百万的从业设计师与每年几十万即将毕业的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作品停留在设计图上,基本是在市场上挑选盲目化生产的成品来匹配,效果自然是打了折扣的。再好的理念,始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埋没了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他向总裁建议,趁机会收购优质家具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整合资源服务于国内设计师群体。但这个想法被否决了,毕竟当时的市场环境,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总裁不愿意冒太大风险。

最终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告别栽培他的恩师和企业,第一时间去大连,通过关系,以恩师企业的名义签了一个大项目,作为谢恩礼,转而开始了他的征途。

 

四、创新模式、资源整合开拓市场

东拼西凑了50万,他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中和嘉盛”建立起来后,他并不急于寻找项目,他认为要满足设计师实现项目效果,就必须提供一个涉及家具、灯具、布料、软装饰品等全方位的定制生产系统,但这不是一间工厂,一条生产线就能做到的。如果只是做中间商从中协调赚取差价,各公司管理上的差异,难于管理和协调,也许会因此赔上自己的商誉,深思熟虑之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举债入股。当时很多工厂或多或少都有债务问题,他通过长期合作了解到他们的困境,主动要求承担债务,以此来换取工厂股份。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举债300多万元,成功入股8家管理资质都不错的生产企业成为股东,产能迅速提升至5000万元,覆盖了多种风格家具生产线、灯具、布料、饰品,生产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之后他迅速组织员工,向全国工程公司、设计公司、设计师团体抛出合作协议,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宣传,意料之中大家都表现出很强的合作意向,很干脆的与他建立了合作,但就是迟迟没有太明显的实际效益。后来他了解到,主要是信任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他集结工厂主要股东,表示想对优质客户进行赠送家具的想法,让对方体验一次定货流程,同时也让对方看到实物,初步估算大概需要300万的货来实现。

当时的他可以说穷的叮当响,不但入股的资金大部分没有到位,这个时候还要让其他股东再拿出钱来支持,他自己都觉得没底气,但无论怎样,还是要进行说服,他集结各工厂主要股东进行了2天2夜的说服,不知道是大家被说晕了,还是真的理解,扛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大家同意全力支持,条件是这笔费用全额由“中和嘉盛”承担。通过赠送这一招,瞬间撬动全国市场,生意逐渐增多,8家工厂的生产总量直接无法满足市场,他就继续举债整合工厂,最多的时候,他负债2000多万,这些事,他一直没有和亲朋好友提过,怕他们担心。

市场开拓了,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合作方的利益稳定合作关系,王搏贤认为利益的层面很广,最核心的除了利润,就是合作伙伴的商誉,合作方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划和安排,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诚信影响对方的计划,这样开拓的市场就会流失,最后一切注定会消逝,看清了这一点,他联合所有工厂,把各工厂的管理经验进行共享优化,人才进行调度,在高压的管理之下,没有出现过违约的情况,形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稳定了现有的市场。

 

五、信守商道、开启事业巅峰之路

无意间王总得知一些品牌企业倒闭的消息,管理过终端店面的他,深知投资一个店面,从装修到铺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很多品牌代理商都是将多年积蓄的资金全部投入,员工工资、铺面租金都非常高,如果工厂倒闭无法供货,对他们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立刻组织员工了解情况,并和这些经销商取得联系,承诺可以按照他们对产品要求进行生产供货。因为市场大环境并不乐观,他还决定价格上尽量做到最低,共度难关。这让当时很多股东有意见,觉得太感性,应该借此机会稍微赚一些,好摆脱债务问题。他力排众议,认为“工厂要满负荷运作,就得靠经销代理商才得以共同生存。如果杀鸡取卵、见利忘义,经销代理商无法生存,工厂又将唇亡齿寒,难以发展。这件事在行业里传开后,获得大家的敬佩,同时,他全国代理商的渠道也迅速全面开启。

对于资源整合,他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产能,更要注重软实力。各工厂拥有不同的经验积累,拥有不同的经营智慧,汇聚着不同类型的人才,通过整合这么多工厂,最大限度实现人才、知识、经验的摩擦和发酵,集众家所长,创造无法用金额衡量的重要财富。

 

六、十年铸剑,锋指全国心向世界

如今的王搏贤股权合计价值17亿元,是27家千万级别企业的股东,布局在珠三角各地,同时也是“中和嘉盛”掌门人。

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说曾经中国制造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主要核心,但这个优势已经逐渐减弱,很多外资企业离开中国,抛弃中国制造,我们似乎显得很被动,所以未来要通过产业升级,通过机器生产转换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整合已有的配套资源集中发力,创造新的价值生态,布局世界,才能扭转单一面的利弊得失。大致分三步:一是继续进行产业整合;二是要做产业升级,目前已经有部份工厂升级为全机器制造,替代人工生产;三是转型民用家具品牌,走出国门。

他认为,未来的家具,不再是盲目化生产出来的,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户型、审美,从尺寸、风格款式、颜色布料、海绵软硬度到制作工艺、功能等进行专属定制。目前已经开始和一线、二线城市的白领租赁公寓合作开发多功能家具配套领域,增强租赁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竞争价值。

在谈及个人及企业未来发展时,他淡然一笑说:“对于未来的市场,我并没有国界的概念,‘让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发光’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不断前进,早日成为其中一员。”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