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阴山北麓的杜尔伯特草原有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就是享有“吉祥草原 神州家园”美誉的四子王旗。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与蒙古国接壤,是自治区33个纯牧业旗和19个边境旗县之一。全旗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6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5万人,下辖5个苏牧、5个镇、3个乡和一个牧场。全旗拥有天然草场3214万亩,耕地200.8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75万亩,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设施农业面积47.9万亩。由于自然降水量少,年均降水仅25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导致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典型“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区。
作为乌兰察布市首批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旗县,20年来,四子王旗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水资源严重短缺,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灌溉水平整体不高,农业规模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瓶颈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制约了农业资源大旗诸多优势的发挥。发展为节水灌溉为重点的节水型农业,成为四子王旗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年,国家农发办在北方四省启动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主要建设方向,通过合理控制水资源开采量,更新改造、配套原有水利设施,利用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四子王旗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旗县之一,争取了发展先机。三年来,旗农发办从完善制度入手,在推广新技术上着力,科学组织,精心实施,规范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不仅取得了“节水”与“增粮”的双重效果,而且还显著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使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节水增粮项目的配套机井房)
为组织实施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四子王旗农发办首先组织班子深入研究,选好项目区,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他们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作为目标取向,把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和工作抓手。通过配套完善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发展以膜下灌溉为主的节水农业,着力建成一批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目标,旗农发办实行“六项举措”贯穿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全过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旗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综合沟通协调作用,把这项工作列入全旗重点工程,重点管理,重点监督;二是采取市办统一组织招标和农发办委托旗政府采购中心招标的方式,把项目管理放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严格项目施工监督管理,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严把“工程开工关,施工工序关,施工进度关,质量检验关”;四是严格管理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报账程序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积极落实配套投入制度,旗政府每年将农发项目旗级配套资金纳入旗财政预算,确保旗级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项目区乡镇领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主动投工投劳,2013年按计划完成200万元自筹资金,其中,农民现金折资完成125.3万元,投工投劳完成折资74.68万元;五是为提高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项目村显著位置设立公示栏,对项目和资金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三公示。六是严格项目管理,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全面落实管护制度。

(供水系统的压力泵)
2015年,四子王旗农开办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围绕全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思路,坚持“强基础、上台阶”,在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把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19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200亩,为大黑河乡罗罗图和土格木2个村委会的4个自然村农民打配机电井30眼,新建机井房30间,架设10KVA高压输电线路5公里,新增变压器7台、新增地埋输电线路19公里、新增30KVA配电柜30套、埋设PE型地埋管道81.9公里;改良土壤1000亩,农田机耕路基础21公里,完成科技示范推广玉米丰田5号新品种种植220亩。项目建设促进了农田灌溉能力,土壤培肥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井房内的控电系统装置)
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节水是手段,也是目的。前些年,四子王旗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经历了从混凝土“U” 型防渗渠输水灌溉到铺设低压地埋管道输水灌溉,再到喷灌技术应用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全旗下大力气探索发展滴灌节水灌溉,膜下滴灌面积逐年扩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启动实施后,旗农发办基于对前些年实践的总结,在项目区全面推广运用膜下节水滴灌技术,这为全旗推广高新节水滴灌积水,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在全旗47.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中,农发项目膜下滴灌面积就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在项目建设中,四子王旗农发办还十分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努力加大科技含量,增强节水灌溉效果,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推广力度,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推广。通过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在地下输水管道输送灌溉用水的同时进行施肥作业,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节水,节肥,促进了增产。

(投入使用的灌溉圈正在作业)
四子王旗属高寒地区,冬季特别冷,冻土深度在2.2—2.7米之间,对地下管道的抗冻性能要求很高,维护难度大。在乌兰察布市农发办的指导下,旗农发办改变过去沿用PVC管材作为铺设地埋管道的做法,使用拉伸性能更好,抗冻能力更强的聚乙烯PE材料作为铺设地埋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和地下管道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收到明显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三年来,四子王旗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共投入财政资金5400万元,建成膜下滴灌农田6万亩,项目区修复配套机电井155眼,新打机电井31眼,完成膜下滴灌地上部分10000亩,安装首部过滤器和施肥灌溉152套,购进PE软管40万米,购进滴灌带3000万米,架设输变电线路77.1公里,维修原有农田机井耕路103.2公里,铺设地埋输水管道589公里,营造防护林182亩。膜下滴灌系统已全面正常投入使用。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滴灌系统正常运行,为项目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体现为:一是节水效果显著。大面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地水开采量,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二是肥料、农药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水肥一体化”施肥,从单一浇水变为既能浇水又能浇营养液,降低了化肥和农药残留对土地的危害,改善了土壤结构,并且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巩固和保护,抑制了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发病率明显降低。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过程中,四子王旗农发办云志军主任见证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过程。他感概的说:“农发项目给我们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利用农发项目资金实施膜下滴灌,累计面积达11.662万亩,是全市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最早、推广面积最大的旗县之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为我们旗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因此成为农民最受益、最实惠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从简单、低效的传统种植方式到节水、高效的科学种植模式,展示了农业综合开发“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农业综合开发正悄然改变着四子王旗现代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四子王旗农发办一班人表示,将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谱写四子王旗农业综合开发的绚丽新篇章。让全旗更多农牧民充分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的阳光雨露,同时也让农业综合开发以更广的宽度、更深的层次、更阔的视野,助推四子王旗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