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 ▏轻生活创始人
轻生活卫生巾是一个定义男性呵护女性的卫生巾品牌,用实际行动捍卫女性健康
▼
这几天陆续有朋友给我发“资生堂卫生巾已经停产9年”的新闻链接,随之附上一句话:“恭喜你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看了网上很多评论,意料之中,绝大部分是责备企业,斥责政府的。
然而,在看到新闻里这一条数据和评价后,我想的是,“一个谎能够瞒9年,既然能做出好的产品,为什么不自立门户,一定要披件洋大衣?”我深知如今消费者对国货信任度极低,然而中国企业自主建立品牌信心的严重缺失,也令我很难过。
创业一年多,以下都是我建立品牌从0到1经历的心路和感受,都是掏心窝子的真心话,就是想给那些也在奋力为国产品牌争口气的同路人说上几句话。
也给那些几乎对国货不抱任何期望的人看看,我们这一年多都做了什么。
01
抄袭没那么可怕
你抄得走我所有东西,抄不走我的创造力
在准备创业时,一些圈内的大佬会好心提醒我,“以后国内的品牌需要财团支持(就是很多的钱),以快速、高技术壁垒来保护自己。你想做小品牌,还是快消品行业,想都别想!哪怕有点小成绩,你也抵抗不了抄袭。外观设计、产品理念雷同、价格战一上来就做死了一个刚起来的品牌。”
国产商品确实有一些质量还不错的,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和消费者对国货信任透支,小品牌逮着机会喜欢“狐假虎威”(如新闻所说),专钻空子。我们产品第一批上线初有成效之后,这一年多的山寨就没断过,真放心上那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天天告。别太当回事。
“抄袭”是有延时性的,创业型公司的优势就在于能持续不断的更新产品,发挥创造力。也就是,你现在抄的,是我们正在淘汰的。
你抄的永远是我的过去,抄不走我的未来。
02
奇袭大品牌
找准软肋,小刀刺大象,一刀刀蚕食
小品牌与传统知名品牌相比,有着天然的劣势。无论消费者和投资方都不愿意相信你。大公司有钱、有人、大把的技术和科研人才,不分分钟取缔你么?我拿什么相信你?
快消品这个类目,靠产品正面竞争,很难直接抗衡。但大公司有个劣势就是,它的策略大而广,更多精力放在怎样占更大面积的蛋糕,而精力又是有限的,决策也是比较保守的,无法满足其中一部分人(这些人往往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无论对品质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只服务这一小撮人。通过她们的口碑和好评影响到更多人。
现代新女性越来越独立,掌握经济主权的她们,消费在升级,审美也在升级。她们不再满足于超市货架上千篇一律的包装,各种性价比和功能性产品,而会去宜家、无印良品等品牌挑选时尚有品位的生活居家用品。因此,我们为这部分女性提供了一个能透过设计与情感,将传统庸俗的快消品升华为“提升品味”的机会。
如果把人的需求比作水一样,商品都是水里的草,水是连续的,而水草是离散型的。
先找到水草覆盖不到的区域。就是大公司的软肋。
03
小公司供应链占劣势?
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
创业初期产品全套都是我自己跟下来的。从一片卫生巾面料选材、到整体精益生产、再到环保包装设计,最后是用户体验,好多次和供应商的沟通都让我想摔桌子。
你跟他讲选材,他说我们可以做到更便宜;
你跟他讲生产工艺,他说我们可以做到更便宜;
你跟他讲如何让包装更环保有创意,他说我们可以做到更便宜;
你跟他谈用户体验,他说我们这样做可以更便宜。
......
传统制造出身的老前辈们乐此不疲地在比着谁能把上下游供应链压得更低,
谁能把货铺得更广,谁能押供应商多少款,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商品最终流向哪里,更不清楚终端的消费者是怎样的体验。
不讲谁对谁错,只坚信一点,“你的选择才是当下年轻人的选择。”
04
营销:不要盲目跟风
集中一个点猛打
品牌初期营销大多会犯的一个错误,什么红就跟着做什么。每天都梦想流量 爆增,一夜成名。不管是追热点还是任何搏出位的事件炒作,短期内确实能 带来一部分流量,但因借鉴而来的作品显少有超越原作的,形成不了口碑效 应。
长此以往,不但使得消费者对品牌没有既定印象。更使得品牌方渐渐失去自 己调性,模糊了焦点。
起初我们犯过同样的错,“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到,自乱阵脚。”痛定思痛后,重新调整战略,结合行业现状和市场环境找出企业的核心优势,并围绕核心点制定出适合品牌长期发展的运营计划。调整后不但粉丝增长速率稳定,忠诚度也较之前高出许多,复购率增长30%。
05
关于团队建设
瓶颈时期,把重心放在核心团队上
在无数个当下我们觉得无法抉择的问题面前,我们总会天真的想:
“要是从腾讯挖个产品经理来,这肯定好办了。”
“要是从阿里挖个运营过来,这销量肯定翻几翻。”
“要是从苹果挖个设计过来,这仗不打就赢了。”
经验丰富的牛人进入初创公司确实能在短期内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加速公司整体机制建立和流程的完善。然而,一旦能人离开,便陷入死循环。花更多的精力培养原有的核心团队,相信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几个和你一起像傻子一样坚持过来的“左肩右臂”,他们伴随着公司一路走来,没有谁比他们更懂公司面临的处境、问题。也没有谁比他们更愿意尽所有责任去解决问题。
你要做的,就不断逼迫他们去学习、成长。即使很多问题你胸有成竹,早有解决方案,依然撒手让他们独立决策、执行、承担责任。只有责任绑身,才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每一次试错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很幸运,现在每一个重要环节,团队的核心骨干都能独立决策和执行,且总能带给我惊喜。
想从0开始,创造一个受年轻人,受自己国家的年轻人喜爱的日消品品牌。在当今“代购”风行,大部分人只认“进口”的时代听起来怎么都像在天方夜谭。
今天我问我的母亲,我们国家有哪些好用的品牌?
“华为,格力,大宝,百雀羚就这些吧。”
问女友同样的问题
“华为,格力,百雀羚,锤子算不算?应该还有,我再想想.."
两代人的回答,相差无几。
所以,这一代,我们不做,交给谁来做?谁来将国货发扬光大?
希望,十年后当我问起我的孩子,我们国家有哪些好用的品牌,我能听到很多很多种答案.....
那里会有我的位置。
轻生活(微信:qingshenghuo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