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叔又来了!田妈妈农乐园的创始人要雁峥再次做客创享直播间,和半年前的创意分享不同,这次要大叔拿出的都是干货,一年时间实现三个田妈妈的落地运营,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用跨界思维开辟新的天地,要大叔有说不完的话。
田妈妈的创始人要雁峥,有超过十年的农业、旅游、文化、地产规划设计经验,从世界级博览会的创意策划,到精致型农业旅游园区的规划落地,经历过无数的大手笔投资,但始终认为农业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快速盈利快速复制的创新模式。
很多投资商和开发企业,一旦脱离土地开发、地产开发和商业开发的杠杆,一旦遇到土地性质无法改变的瓶颈,对于农业项目的操作就会无从下手。很多年,除了看到一些非常有实力且具备强烈的农业乡土情怀的投资人认真的做了一些农业项目以外,其它的90%基本上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想法的阶段。
要雁峥谈到,田妈妈之所以定位亲子农业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的抓手,主要从资源、需求、服务、业态、市场和模式几个角度来做分析。
资源:以北京为例,城市周边的农业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农业项目都变成了会议中心、餐饮中心、婚庆中心或者高档会所。而剩下的农业园区资源,要么是各方面条件比较差,要么是前期投入建设不科学,处在闲置状态,无法盘活。亲子农业对于这些资源来说,可以以较低的投资介入,依托现有的资源特色进行体验设计,以点带面来优化或盘活园区;
需求:工业4.0时代的到来,让互联世界变得无所不能,但是无论网络如何发达,走出城市,特别是带孩子到自然中,到田野里进行成长反而成为越来越刚性的需求。目前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是600万,2-7岁年龄段的儿童总量超过100万,黄金周节假日带孩子出游的家庭每天超过30万,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出游的发动机;
服务:当父母们拿出手机来查看关于周末去哪儿的微信或者浏览相关网页的时候,对于服务功能的选择变得异常重要,如果无法提供儿童相关服务的配套,再好的目的地也无法进入父母的视线。田妈妈的调研发现,在北京能够准确定位对特定年龄段进行特定户外体验与休闲教育的园区或农场几乎没有,而市场对此类细分服务的需求已经到了急迫的程度;
业态:儿童业态是热门话题,城市商业地产对于儿童业态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早教、儿童城、幼儿园都是印钞机的代名词。而近郊农场、园区、生态园这些大量聚集周末儿童家庭的地方毫无业态可言,除了以活动形式呈现的一些团体类项目以外,能够深度植入内容的很少。农业这个领域还没有找到与儿童产业相融合的业态。田妈妈认为,亲子农业业态的关键词是"卖体验、卖社交,再顺便抢一下教育的饭碗",也就是不仅仅要解决孩子如何消费的问题,更要解决家长可以参与,愿意付费的问题,因此田妈妈的业态是基于亲子农乐体验与家庭农趣社交的业态,同时以体验课程化的形式为园区解决了难以持续经营的难点。
市场:亲子农业的市场模式是以小见大的模式,在北京,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人口约20万,每个儿童的家庭休闲出游直接带动能力≥3,间接辐射能力≥6,也就是以2-7岁儿童来说,其拉动的是接近1000万人口的消费者市场,已经相当的可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垂直细分的市场运作模式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应用,休闲农业行业的市场也必将走向细分化、主题化和复制化的方向。
模式:田妈妈的亲子农业O2O是以"成长体验+休闲教育+亲子社交"为核心的"轻资产,重运营"模式。田妈妈的模式不是去切园区和经营者的蛋糕,也不是去联合园区来宰客,瓜分消费者的钱包,而是充分整合家庭市场的消费潜力及园区资源的开发潜力,从而实现传统农业资源和产品的体验与服务增值,达到各方受益的目的。
田妈妈的目标是要进行国内市场的全面复制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联动。田妈妈农乐园目前在园区设置和体验标准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PDEG3x3成长课程表是连同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专业机构及多位农业、旅游、文化、教育专家共同研发深化的儿童自然成长体系。
2015年田妈妈计划在北京周边布局100个田妈妈农乐园和田妈妈成长基地,下一步会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超大型城市及昆明、三亚、厦门等亲子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主要拓展目标,预计在2020年在全国实现千家田妈妈的连锁运营目标。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