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瑰宝”珠心算,又一次火热地引起了合肥人的关注。9月5日上午,是合肥市首届珠心算大赛暨珠算文化科普展活动的重头戏——“合肥市首届珠心算大赛”在裕丰花市展览中心正式开赛,来自全市150余名孩子进行比赛,现场演绎“最强大脑”和“少年神算手”。此次大赛,十里庙小学大放异彩,近100名小学生参赛,占参赛总人数的绝对多数,更为合肥市民做了一次别样的珠心算特色教育校园展。

据悉,“裕丰花市杯”合肥市首届珠心算大赛暨珠算文化科普展自8月初活动启动以来,在全市范围已经掀起了珠心算大赛暨珠算文化科普展的热潮,热心市民们更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不少人将各式算盘送到了裕丰花市,活动现场市民纷纷表示在活动中又重温已逐渐淡去的珠算“记忆”。
合肥珠心算教育,十里庙小学排在首位
珠算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堪称“国粹”。无论珠算还是在其基础上孕育出来的珠心算,在教育和经济等领域都曾经或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还逐渐传入周边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珠心算逐步得到极大的重视。
合肥市珠算心算协会会长方有昆、副会长何昌荣介绍,曾经沉寂过的中国珠心算,2013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合肥和全国其他各地一起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珠心算学习热潮,目前合肥市只有十里庙小学等四五所小学开设有珠心算课程。
十里庙小学校长李延好、教导主任王长发告诉记者,该校从2009年至今一直坚持对一至四年级学生开设珠心算课程。他们在总结发现,珠心算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提升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孩子们的专注力。
坚持数十年,不仅是特色教育,更是常规教学
据悉,合肥市十里庙小学建于1949年3月,办学历史悠久,是蜀山区西部的窗口学校。珠算式心算是十里庙小学的一项特色教育,它是利用珠算做基础过渡到心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该校是合肥市唯一一所国家级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点。
自2009年起,珠心算作为十里庙小学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1—4年级每个班级每周列入课表正常上课。在珠心算普及的基础上,该校又分初级、中级和提高三个层次进行培训。该校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教师自编了一套珠心算校本教材《儿童珠心算简易教学法》,供学生学习、使用。为凸显学校珠心算特色,每天大课间学生都会做学校自编的“珠心算”操,让学生天天接触自己的算盘,“珠心算”操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珠心算教育以普及为主,让更多儿童受益,普及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高,提高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促进,传承和发扬中国珠心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更加发扬光大。”十里庙小学校长李延好大赛现场介绍到。
十里庙小学自1995年至今取得了合肥市举行的所有珠心算比赛第一名,多次取得安徽省小学生珠心算比赛团体一等奖,2006年9月在黄山举行的全国小学生珠心算邀请赛中获二等奖,2015年6月在徐州举行的“彭城杯”国际珠心算邀请赛,十里庙小学派出10名小选手参加了珠心算D组的比赛,喜获团体一等奖。海峡两岸珠心算通信比赛至今共举行24届该校参加了23届,参赛人数超千人,每次均取得优异成绩……
重拾传统,一种文化的新开始
在比赛开幕式上,合肥市十里庙小学50名左右的小学生还将为市民带来大型少年算盘操展演,从两位数的加减到四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老师亮出题目后几秒内,几位神算少年纷纷举起了写在白纸上的正确答案,闪电般的心算速度,让围观者惊叹不已。展示算盘的魅力,同时将开展精品算盘展示、中华算盘发展之沿革大型图片展、汉服礼仪表演、民族锣鼓表演……蕴涵着古典风味和文化的表演引起了路人的围观,重温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找回逐渐淡去的记忆。
举办珠心算大赛,参与发掘蕴藏在合肥大地上的中华传统记忆,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合肥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珠心算教育蓬勃发展助力,挖掘珠心算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巨大潜能,促进徽文化产业发展,展示合肥、安徽的自然风情和徽文化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