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居”是当下十分常见的一种户籍转变形式,其本质是人们将户口由农村转入城市。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型城镇化推进注入新的动力以来,“农转居”群体的生活状态更加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转居”问题调研团队为关注社会热点,探索民生问题在2015年暑期开展了关于此项问题的社会实践研究。
2015年7月29日,小分队前往江苏省仪征市某“农转居”群体较为密集的拆迁安置社区开展了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小分队就“农转居”群体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并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此次调查活动以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与农转居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人数达到250多人,共收到了21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40余次面对面访谈。据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相关组织或机构前来调查这些农转居居民的生活状态,因此小区居民对于我们的到来十分热情,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并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居民们也都主动踊跃地将自己的情况反映给我们。
此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是因为政府强制拆迁搬到城市居住。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农转居”群体来到城市居住后生活上仍存在着一些困难。调查活动刚开始便有位张奶奶反映政府对“农转居”群体补贴太少,儿子一人养家还要照顾自己和重病的媳妇十分艰辛。一旁的王阿姨也反映保险、再就业、看病、子女上学以及各种保险各方面落实不到位,与原城市居民存在不公平现象。此外,更有一些居民认为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希望再次回到农村居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楼道房屋的管理和保护不到位问题时有发生,居委会负责人李先生则表示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这样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给大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户籍转变并不意味着城市化的彻底实现,“城中村”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可以明确地发现这些农转居群体的城市化意识不够,虽然身在城市,但思想仍然停留在农村,最终只是实现了地理上的“农转居”。这是“农转居”进程中出现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在“农转居”的制度设计中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农转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户口转变后,农村生活开始向城市生活过渡,融合和适应才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正确选择。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应多加关心“农转居”群体,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展现了我们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心系基层群众的良好风貌,在此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四个全面”思想,真正走向基层,听取他们的声音,既对“农转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好。(王子蝶 成佳佳/供稿)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