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武平县平川镇:留住那一抹最美的乡愁

2015-09-06 10:58:08来源:消费日报网
红东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县城北门、东门,明、清、民国、建国后,知府、县府都在红东村行政辖区内,是武平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致力客家文化古村落红东村保护

近日,笔者一踏进平川镇红东村古村落,就感受到一种古典意境的美。一条蜿蜒延伸的北大路,把东安桥、大井头(古井)、 李氏宗祠、鸳鸯屋、崇祯观及居宅、民情、民风连串在一起,浑然无成,相映成趣,宛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保存着完整的传统村落整体格局。

红东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县城北门、东门,明、清、民国、建国后,知府、县府都在红东村行政辖区内,是武平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明、清古建筑是红东村一大特色,东安桥、李氏宗祠、崇祯观、梁山书院、古民居、鸳鸯屋、部分古城墙体、司马第、大夫第、中朝第、儒林第;三段岭古井、大楼下古井、大井头古井、龙井、崇祯观古井、让水阁古井、寨背窝古井至今还保存着,是古村文化再生的呈现。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地方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面临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平川镇为切实保护好红东村古村落,积极协助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与体育局组织申报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命名,并做好三年资金筹措方案,拟争取中央及各级地方资金1096万元用于古建筑保护等工作。保护性工作主要有: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修缮2900平方米;防灾安全保障方面有整治消防通道350米,电缆改造3210米,铺设消防给水管网480米,灭火器改制95个;历史环境要素修复有完成南城门及8口古井修复,16棵古树的挂牌及病虫防治;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方面有完成巷道、路灯、水沟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有十番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古村落是乡村里最富有乡土气息的精神食粮,是最美乡愁的维系者。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不可再生,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附:

梁山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次进入武平 ,开创根据地,民国19年(1930年)6月毛泽东随红四军前委住在梁山书院。

崇祯观,又名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嘉庆三十三年(1554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1945年三次重修庙宇三进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饰首龙狮形象和花纹图案石雕,依山而建,内供城隍菩萨夫妇,精塑金身,典雅清静。(米少松 钟庆荣)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