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借贷”,伴随近日某公司推出的一个关于熟人借贷的APP,可以说是好好火了一把。许多相关的手机APP也适时的再度被翻出来使用,在行业圈子内引起了不小的热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熟人借贷”吗?
所谓的熟人借贷其实就是一个新的P2P细分领域,即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出来的社交金融的一种。其借贷模式目前主要有匿名和实名两种,均是通过网络熟人关系,实现直接、小额金融信贷交易。它依托的并非大数据征信,而是熟人与熟人之间的信任。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种形式真的有用吗?重点是你会用它来借钱吗?
在笔者看来,这一新型的社交金融模式够新颖,但可操作性存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借贷过程并没有简化。原本你向朋友借钱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联系朋友直接借钱就可以了,中间你或许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在微信上说几句。如果你用了任何一个“熟人借贷”APP,除了先要让你朋友下载之外,你还要填写很多比如利率、借款时间这类的东西。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这样一弄反倒是更复杂了。
第二,充值体验遇到挑战。一般公司设计一个手机APP,都会考虑到操作简便这个问题。因为正常人都怕麻烦,如果弄得很繁琐就会无形中失去很多用户,所以都会尽可能的去简化操作过程。需要用银行卡充值已经很麻烦了,这里居然要向APP进行充值,还有甚者在绑定银行卡后就不能取消绑定了。再者,在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后,这种向平台充值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合规本身还是一个问题。
第三,平台设计同质化严重。号称是“首家社交金融平台”,大部分的“熟人借贷”APP上都会看见类似的宣传,然而下载来看之后却会发现,它们长得都大同小异。功能差不多,有些连界面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具体谁是第一家、谁抄袭谁这些问题也就不得而知了。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平台的专业度和用心度,从而影响客户对平台安全度的评价。
第四,风控只是嘘头。某些“熟人借贷”APP上说着自己是有风控的,实际上并没有大用。因为所谓的风控只是让你用自己的“友情”去进行催收,或者帮你列出个黑名单。熟人借贷是建立在感性信任关系上的,而非理性的信用体系。尤其是目前社交软件快速发展,微信、微博里所谓的朋友,很少是知根知底的,有很多连真人都没有见过,可见借贷风险根本无法控制。即使是熟人“刷脸”,也要谨防对方故意“杀熟”。
P2P网贷发展至今已步入了第8个年头,像陆金所、钱多多、拍拍贷等知名度与口碑都较好的平台,已取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新的P2P网贷模式创新也将不断涌现,质疑不代表否定,相反,笔者真心希望P2P网贷行业在不断的创新中茁壮成长。(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