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就难以担当重任,也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就要按照刘云山同志在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强化实践导向,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强担当。(中国组织人事报)
年轻干部可塑性很大,年轻时就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有利于组织的培养,也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对干部的一生都有好处。
艰苦环境可以净化思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主要精力用在了改造环境上,人的思想相对来讲比较单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同志式关系,是一种风雨同舟的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工作与生活,能够激励人,鼓舞人。一些地区先后选派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和亏损企业挂职锻炼或帮助工作,他们通过与群众广泛接触,亲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体察到群众的疾苦,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始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艰苦环境可以增长才干。目前,在我们年轻干部队伍中,很多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他们大都有文化,有知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尤其是缺少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磨练,只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才是更有用的知识;只有在基层第一线获得的经验,才是最有效的经验。在艰苦的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多,矛盾多,情况复杂,开展各项工作难度大,更有利于年轻干部将书本上,文件中,资料里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不断总结、掌握、积累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工作水平。年轻干部应该有这种认识,有这种准备,有这种勇气,敢于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锤炼,获得真才实学,增长各方面的才干。(文\王宇)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