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领导干部要对标先进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2015-08-31 13:36:58来源: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之所以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就是要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谋事、创业、做人,把“三严三实”内化为自觉要求,把从严从实固化为良好习惯。(人民日报)

榜样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诗人张镃《俯镜亭》一诗,即“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但在本文中,笔者就从法理角度,来简单讨论一下“榜样”一词,从而解决学榜样的过程中,“谁来学”、“为什么学”、“学什么”等问题。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学榜样的“法律定义”:即以全体党员干部为教育对象,以规范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行为为目的,以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为学习内容的学习与被学习关系的总和。

“谁来学”。学榜样的受众群体,或称之为对象范围,理所当然是全体党员干部。全体即所有。因为学习榜样,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究“学榜样”本质,就是要通过剖析少数人的先进事迹,挖掘其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和发扬的精神、情怀内涵,从而争取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践行榜样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和优质情怀,达到某些精神品质“从极个别到普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但目前有些党员干部,尤其自认为自己是党员领导干部,就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自动排除在党员干部范围之外,殊不知,其掉队行为给党员干部学习榜样这一优秀传统活动效果打了不该打的折扣。

“为什么学”。学榜样的目的,即欲达到的效果应是规范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行为。此处“规范”的释义,可以理解为两种。一是“提高”行为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提高”即针对距离“榜样”已经落后的党员干部,其在学习、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需要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升华,唯有如此,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存在。二是“保持”行为标准。俗话说得好“昨天的你优秀,并不代表今天、明天的你依旧优秀。”“保持”即针那些与“榜样”同行甚至已超越“榜样”的党员干部,其在学习、工作中的优秀要继续高标准的保持和坚持,唯有如此,才能与优秀一路同行,终身相伴。

学什么——学榜样的内容,即学习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此处要重点标注一点,即认清精神实质。学榜样,肯定会有榜样的模范行为或优秀事迹,但学榜样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模仿或照搬榜样的所作所为,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剖开先进事迹看精神,从精神看品质,进而渗透入心,从心到行,用每个细小而难能可贵的实际行动,将榜样的力量散发到每日的学习和工作中。或者有些事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伟大”、“稀奇”和“可贵”,但在这些事迹的背后,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的“坚持”;那点点滴滴都是情,一举一动显爱心的“细腻”;那人前人后的统一、为民利民的“自觉”,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们所独具的高尚品质与情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榜样,还要以杨善洲的“坚持”,以李林森的“忠诚”,以兰辉的“忘我”,共同谱写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美丽篇章。(文\王宇)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