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领导干部要提升领导艺术学会科学“放权”

2015-08-31 09:13:15来源:

日前,一位领导干部在谈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时,意味深长地说:管好该管的事,敢于“有所不为”,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一席话,发人思考。(人民日报)

“有所不为”是一种管理境界,也是一种管理自信。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以“辛苦”为荣,以“忙碌”为绩的领导不善于放权,崇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做事疲于奔命不“注意层次”,独断专行“亲手”包办“一切”,疑神疑鬼“胡子眉毛”胡乱抓,喜欢从头管到尾,“架空”股室长,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久而久之,造成上级不开心,下级分散心,顾此失彼,一事无成,自己也觉得十分苦恼。甚至会众叛亲离,成为光杆司令。所以,领导干部务必要学会放权,提升自己的驾驭复杂事物的能力。

放部分权力,科学用权,为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那一天起就说明党的执政地位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人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就不存在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议。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心中仍保留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权利观念,他们认为手中的权利是自己通过努力获取,就应该为自己服务,这些干部一旦成为一把手,就会为所欲为,专断独行,目空一切,将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科学用权,在权力满溢的时候懂得放掉部分手中的权利,还权于民;在行使权力的时候清楚服务对象,用权于民,用手中群众赋予的权力为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

放部分权力,民主用权,为民主营造一片蔚蓝天。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同时他又指出,“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时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增强集体领导观念,始终带头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因为只有坚持集体领导,才能真正实现党内民主,在制定方针政策上才能站在党国事业发展的高度,在决策决断上才能倾听到更多基层的声音,在民生民意上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放部分权力,规范用权,为自己树立一面防腐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古往今来,有多少领导干部在权力面前主观霸道、武断专横、一意孤行,最终让手中的权力成了脖子上的枷锁。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领导干部切莫起贪念,也践行着“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不变真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的制定并非是一纸空文,领导干部更应该清楚这个道理。在权力的行使中,一把手应以法律为约束,以道德为标尺,以民主为前提,规范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搞“一言堂”,主动抵制“家长制”作风,让手中的权力能得到有效监督,让民主之风能在自己的管辖领域盛行,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竖起一面防腐墙。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领导干部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即是一个领导干部成熟的表现,又是一个领导干部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领导者不能当“甩手掌柜”,还要搞好统筹协调,及时纠偏引导,积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正能量。只有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像动车组一样集体发力,方能活力奔涌、奋发有为。(文\屈辉)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