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老大难、啃硬骨头,要敢于亮剑,尤其是敢于向自己亮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祛除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不正确的发展观。要祭起雷霆手段、使出猛功狠劲,敢行敢改,立查立改,宁可牺牲一些GDP和财政收入,也要过好结构调整的坎、爬上转型升级的坡、闯过治理污染的关,确保把作风转变落到实处,以解决问题的实效取信于民。(人民日报)
领导干部作风是党的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机关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方式的集中体现,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面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领导干部如何强化自身建设?笔者认为,关键在学会“自我锻造”,努力做到“三忧三乐”。
一要忧德才不及,乐于勤奋学习。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江水太浅了,就浮不起大船,引申到领导干部身上,就是只有做到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才能胜任领导职务。当今社会的“知识保鲜期”越来越短,“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已成为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不注意学习,不注意汲取新知识、新信息,思想就会空虚,方向就会迷失,能力就会退化。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工作需要,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精神追求,敢于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挤出时间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以学增智、以学正德、以学促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才能永远与时代同行。
二要忧发展不易,乐于艰苦奋斗。邓小平说过:“越是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领导干部心忧发展,时刻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夙兴夜寐的责任感,坚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创业法宝来认识,作为一种崇高责任来担当,作为一种纪律要求来遵守,作为一种良好习惯来培养,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实践中刻苦磨炼,在磨炼中建功立业,在创业中寻求快乐。
三要忧民生多艰,乐于为民造福。山西某县政府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道出了为官的本质。如果当官不为民作主,执政不为民谋利,从大处讲就是背叛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处讲就是忘记了我们来自普通群众。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真正做到体验群众生活,体察群众情绪,体味群众甘苦,体会群众忧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特困居民等困难群体,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重点考虑,重点解决,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而紧迫的系统工程,端正党风政风,一靠教育,使之不愿为;二靠制度,使之不能为;三靠监督,使之不便为;四靠惩处,使之不敢为。只有坚持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抓不懈,才能确保领导干部筑严思想防线,把心思用在工作中,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文\屈辉)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