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因为不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被审判,进而锒铛入狱。究其原因,当是不正确行使权力,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致。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
一要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真诚地用手中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弄清手中权力的来源,是牢固确立为谁掌权、为谁用权、怎样用权最重要的基点。极少数领导干部自认为手中的权力是靠埋头苦干得来的,凭真才实学换来的,靠关系好的上级恩赐的,把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忘在脑后,一旦手中有了权,就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不是殚精竭虑地运用手中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处心积虑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币”服务,演绎出一幕幕为官不仁、见利忘义、贪恋钱财的现代官场现丑记。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跟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个人的本领再高、能力再强,要干成一番事业,都是痴人说梦。“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山银山不如人民靠山”。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一定要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根本出发点,经常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给子女留下什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孺子牛”和所使唤的“工具”,坚持做到有权不辱崇高使命,位高不失公仆之心,用行动回报人民对我们的厚爱。
二要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要尽心尽责地把党和人民的事情办好。权力是荣耀,但更是责任,而且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有的领导干部当了官,掌了权,高高在上,把事情推给别人干,自己当“甩手掌柜”;有了成绩往自己身上揽,出了问题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这种“只当和尚不撞钟”、做官不干事的领导,天长日久,势必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领导干部要对得起老百姓对自己的称谓和尊重,必须明白手中权力的职责和分量,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管其事,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珍惜和用好手中权力的特殊资源,苦苦思索改革良策,勤勤恳恳务实工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合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干实事,促发展,才会使权力和责任相映生辉,共放异彩。
三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奉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带到政治生活当中,将权力与金钱画等号,认为领导的权力越大,获得的金钱就越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大肆捞取不义之财。这是权力观扭曲的典型表现。作为被党和人民举荐提拔到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来自于人民,情系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一条基本准则,有了权力,就应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力越大,更应该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甘于寂寞、乐于清贫。坚决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绝不能以权力为资本,伸手向党和人民要名利,讲待遇,摆阔气,比享受。无数事实说明,领导干部甘于奉献、赤诚为民的崇高美德,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和倡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单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如何实践的问题,也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以爱民之心律己,以律己之心为民,努力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奋发而为,见诸行动,以出色的业绩塑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在心目中难以消失的雕塑。(文\屈辉)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