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创业圈里面,有这样一个人,他自己不创业,却在创业圈里拥有丰富的人脉,很多人记不住他的名字,然而大部分人都听过他的外号,他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却在圈子里面广受赞誉。
带着这样的好奇与不解,记者联系到了这位传说中“创业圈里的皮条客”— 许超逸进行深度专访。
【 创业圈里的“四无产品” 】
“我没有金融投资行业背景,不是企业高管,不是业界专家,也没有成功的创业经历。”许超逸第一句话就这样介绍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去帮助创业者们去找到和对接合适的资源,用一句不雅但很合适的词,叫做拉皮条,所以大家都叫我皮条客。”
记者:为什么会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称呼?
“实际上在创业圈子里面装逼的人太多,喜欢忽悠别人的人太多,动不动这个老总,那个专家,各种大师等等,刚开始我不知道,看有些人名片上面印得满满的职务和头衔,以为很厉害,但深入接触了以后,发现其实水平并不怎么样,讲不出多少干货,所谓的集团公司可能也就是个皮包公司,挂其他一堆的这个那个也都是虚职,有的大师连人品也很差,从一开始的崇拜到后来的失望,这种心理的落差非常大,很不好受。”许超逸笑着说:“反正我只是个不知名的草根,我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直接告诉别人,我啥也不是,只能出出主意,拉拉皮条。你愿意找我帮忙,给你出出主意什么的你就找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觉得浪费时间,你就认栽吧。”
记者:像您这样把自己身份降的这么低,是否会在和别人打交道过程中碰到困难?
许超逸:一开始确实会有困难,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你,不了解你,自然的会排斥,这个是很正常的。但做为一个成年男人,无论你经受了多少白眼和嘲讽,甚至背后挨了多少黑枪,心态一定要好,应当学会隐忍和承受。这两年多来,我每天坚持在外面参加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进了南京大多数跟创业有关的圈子,认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现在再说起自己是皮条客,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说这人是不是脑子不太好,而且很多朋友还会主动介绍新朋友来跟我认识。前段时间和Nibiru的赖总一起吃饭,赖总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天使为什么能飞得高,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
【服务草根创业者,创业项目超过6000个,给几百位老总做过培训】
记者:能不能说说您是如何给创业者提供服务的。
许超逸:我服务的是创业者中的一部分,叫做早期草根创业者。这部分人群在创业者中占了大多数,但他们其实处境并不好,缺少资金,缺少经验,缺少人才,缺少各种资源,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人?
许超逸(笑):其实不是我自己要去选择的,而是我刚开始只能接触到他们。你想想,张小龙如果从腾讯离职出来创业,他会跟我聊他的项目吗?肯定不会对吧。他肯定会去找跟风投机构的大佬们去谈项目,融一大笔钱,然后找互联网领域最牛逼的人才,组成一个顶尖的豪华团队来创业。但一个在校学生,或者是一个普通打工者,他们想要创业实现梦想了,他们怎么办?可能根本见不到大佬,或者即使见到,也就给他们十几二十分钟时间去聊,聊的不怎么好的话一般就是没有下文了。他也组建不了豪华团队啊,你一个不靠谱的理想,凭啥要别人放弃高薪来跟你一起创业,只能先从身边的好朋友找起,先拉一个团伙,干起来再说,边走边看。所以这些人也会去参加各种创业活动,然后就会认识同样参加各种创业活动的我,然后就这么勾搭上了。但其实接触多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些草根创业者是最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因为他的思想不会受到束缚,只是缺少很多资源,所以需要帮助,我也会愿意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记者:具体您可以给他们提供哪些服务?
许超逸:首先是咨询,比如你有一个想法,你不知道靠不靠谱,你可以来找我聊聊,我帮你一起来分析分析,这里面可能存在着哪些坑,可能会有哪些风险,或者我所了解到的,业内其他一些同行是如何做的,给你做个参考,这个都可以,或者你在写商业计划书方面有一些困难,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当然我并不是什么行业都懂,我不懂的行业,你找我聊是聊不出什么东西的。对于气场比较合的创业者,我会愿意做他们的长期战略顾问,定期去和团队一起沟通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我也开展过一些对创业企业家的培训课,包括战略、创新、管理、商业模式类的都有,累计有几百位老总听过我的课。我还可以帮创业者对接一些资源,比如你正好没有技术团队,需要开发一个APP,而我这边也有朋友在做外包服务,那我就介绍给你们认识,你们试试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对于团队相对完整,项目确实非常好的项目,我也可以去找一找投资圈里的朋友,看看有没有投资的希望。不过通过这种找人介绍融资的概率其实不大,可能有一些专业FA机构会高效很多。
记者:听说您的资源很多,可以具体说说吗?
许超逸:其实我不喜欢用资源这个词,资源是一种静态的东西,你有100根金条放在那不动,10年以后还是100根金条。但实际上我结交的是人脉,人脉是需要通过时间和沟通去维系的,你认识了100个人,你如果长期不见面不联系不聊天,10年以后1个人都不认识。我是通过频繁参加各种线下活动,去结交朋友,每次参加活动都会和别人交换联系方式,加微信什么的,所以我有两个微信号,好友总共有9400多,其中7成以上是创业者。当然,光加微信其实也没有什么用,你还得跟人见面,和别人聊,这两年多来我聊过的创业者大概有1000多个吧。投资机构认识的也有一部分,但不太多,有几十个吧,著名的像薛蛮子老师、徐小平老师、查立老师,投资机构像IDG、红杉、纪源、戈壁、顺为、经玮、浙商、软银赛富等等,包括南京本地的很多投资机构,我都有给他们的合伙人推过项目。总体来说,成功率还是不高,当然我也在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更高效的去帮助创业者们。
【如何玩社交:任何一个圈子都不做中心,只做连接】
记者:您在南京很多圈子里面都很活跃,又在这么多的人脉,有没有想过自己组一个圈子?
许超逸:我在三年前就做了创业圈,一共有拉了几百位创业者进来,比现在其他很多创业组织做的要早,但我当年没有做好,所以没有什么影响力。做圈子很重要也会很有成就感,但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活动,去运营,我现在有6000多个创业者的人脉圈,但我没有能力运营好这么一个庞大的圈子,所以我就不做。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圈子里的人群相对单一,比如你是一个做HR社群的,像南京HR公会,里面聚集的全部都是南京最资深最优秀的HR,像贾伟老师,端木老师等等,但除了HR以外,其他职业的人就比较少,对于我这样给创业者拉皮条的人来说,人群太单一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创业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服务。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只混圈子,不做圈子,圈子里面不做中心,不当老大,不做组织者,参加活动的时候,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就好了,做好人与人之间,圈子和圈子之间的连接。这样才有精力去参加更多的圈子,认识更多的人。
【如何看事:市场空间、独特性、复制成本】
记者:您现在看了这么多的项目,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好项目?
许超逸:这里面其实是有误区的,首先对于自己不懂的行业,不要轻易去评价,如果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就去给一个项目打好或者不好的标签,这是对项目方面很不负责任的。我见过有些初入行的投资经理,一聊起项目就说,哎呀,做这东西的人很多,这个项目也在做,那肯定是不靠谱竞争不过别人,但他只仅仅是知道有很多人在做,并不知道别人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到了什么程度,所以说这个话的投资经理本身就不靠谱。评价一个项目,首先要自己做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否则是没有评价项目的资格的。我以前分析项目大概有这么些思路吧,首先看一个项目所处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消费群体规模,预估每次消费的金额也就是客单价,然后消费的频次,大概就知道是个百亿级的市场还是十亿级,还是亿级的。然后再去分析,它这个项目有没有竞争者,如果通过度娘一查,整个全国就他一家在做这玩意,说明可能有潜力但风口还没有到来,一旦风口来的话,这家可能就会起来了,如果已经有很多家在做的话,就再去细细研究一下,他们跟别人到底哪儿不同,当然这个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查资料,还得去找各种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去问和了解,但这个过程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因为能学到不同行业的知识。再一个就是考虑一下他的这个模式,复制成本大概是如何的,也就是如果他在一个地方做的比较成熟了,扩展到其他城市去,大概需要花多少代价,花多长时间。互联网讲究边际成本最低,但其实不可能为零,就算是纯互联网的线上产品,你到一个新的地方去还得打地铁广告不是。但复制成本越低的话,他的爆发力就越强。这个是我以前总结的一些点,不过现在我觉得事本身不是那么重要的,早期项目更重要的是人。
【如何看人:品德、格局观、全局掌控力】
记者:确实有很多投资人说过早期项目团队更重要,那您从几个方面来考察这个团队?
许超逸:团队里面最主要的是创始人,因为其他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早期就离开这个团队,而创始人一般不会。首先是品德,就是创始人的人品怎么样,在朋友之中的口碑如何,有没有做过什么损人利己的坏事,有没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是不是太自私,有没有经常喜欢吹牛逼开空头支票,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犯过点小错误,但如果认识的人有相当一部分都觉得这人人品不太行,投资人把钱投给他就有很多的风险,我也不可能去帮他介绍投资人或者合作伙伴。第二是创始人的格局观,就是他有没有一种领袖的风范和自信,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发展,而且这种对发展的判断一定是要符合逻辑和事物客观发展趋势的,这个是指他对宏观,对远景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是在微观上,他具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因为自己做个小发明小创造,跟开家公司去运营这个完全是不一样的,你不仅仅要管技术,还得管产品,管市场,管销售,管媒体关系,管政府项目申报,管对外合作,管人力资源,管财务,控制好各种风险包括法律上的责任风险,税务风险等等。当然你不可能一开始什么都会,但你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要能去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知道哪儿可能会有问题,然后还要能进行落地,光说不做找一堆理由来推辞也是不行的。途牛的CEO于总曾经说,CEO是要能对企业兜底的一个人,你不需要啥都做,但你得啥都会,别人做不了的时候你要能自己顶上。这话我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