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 “江苏好人”王斌权
王斌权,1981年出生,多年来坚持个人出资拥军,累计投入逾百万元。先后被评为新沂市、徐州市“双拥模范”、“江苏省百名好青年”、“江苏好人”、“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位被人们常常称之为80后的青年,一位普普通通的个体私营业者,缘何对拥军有如此情节?怎会如此执着地坚持?在王斌权身上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十八岁的诺言
1981年春,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小冲村的一户王姓农民家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家添男丁自然是喜出望外,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文武双全,前途美好,便请了个有学问的人为其取名叫斌权。然而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王斌权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过早地止步于继续读书这条道,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了。
王斌权的家境十分贫困,父亲因积劳成疾,过早地撒手人寰,为了养家糊口,小斌权便早早地踏入打工挣钱的行列,经人介绍,王斌权在市区一家个体汽车维修厂做了一名学徒。凭着老实厚道和勤学苦练,很快就能够独挡一面了,他在憧憬自己的未来:有朝一日,手艺学成后,自己也开一家气修厂,也在城里安个家••••••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那是1998年寒冬的一天,王斌权和往常一样,在做汽车维修的准备工作,他的任务是给一辆已经开上维修台的汽车放油。正在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附近有人电焊,飞溅的火花引燃了地沟里的机油,大火腾地一下就着了起来,正在工作的几个伙伴纷纷逃离,王斌权本来可以和大家一起爬出地沟逃生,但他看到汽车油箱没堵,便冒着大火去堵油箱…..
当大伙七手八脚从地沟里拖出王斌权时,王斌权已经被烧得不成样子,昏迷不醒。经医院检查,他的烧伤面积达70%以上。地方医院由于设备和专业人才受限,无法为他医治。家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把他转进了驻新某部医院。
经过部队医院的抢救,王斌权的性命保住了,可他属于重度烧伤,需要长期医治,医疗费用高昂。而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救治他已经一贫如洗了,能借的都借了,能卖的也都卖了。病床上的王斌权看到因为自己给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心里非常难受,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他舍不得自己的父母兄妹,他还有自己的理想……
部队首长和医院领导知道王斌权的境遇之后,十分关心,决定减免王斌权的部分医疗费用,并组织精干力量组成治疗小组,全力以赴救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
从此,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把王斌权当做亲人一般,精心呵护。王斌权奇迹般恢复了健康,而一颗感恩的种子也从此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中。
出院那天,刚好是王斌权的十八岁生日。十八岁,正是走向自立,感恩父母,报效社会的起点。王斌权暗暗地立下誓言:“我的命是解放军救的,一定要用自己的毕生报答此恩,从今往后,只要我有十元钱,我要献出八元钱拥军”。
没想到到,十八岁那年立下的“生日誓言”后来就成为王斌权不断奋斗前行的精神支撑。
圆梦之旅
梦想便是砥砺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对于王斌权来说,“挣钱拥军”,就是他当时最实在的梦。
大病初痊的王斌权,身体十分虚弱,在家待了一年之后,便投入到浩浩荡荡的打工潮,他到了上海。
起初是在建筑工地帮人打杂,久而久之便热爱上了这一行当。由于他忠厚、少言、本分,被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聘为分管监理的工地副总。
这对打工的王斌权来说,理应知足,可每月那点固定工资,除了吃住,所剩无几,这与他的“挣钱拥军”梦有很大的差距。
2002年,王斌权毅然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乡创业。在经过三年奔波之后,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2005年,宿新公路开工建设,需要大量的土方砂石,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想办法挣到“拥军”的第一桶金。经过与工地主管的软磨硬泡,工地的负责人听到王斌权是为了“挣钱拥军”,被他的“傻”劲感动了。决定把运送砂石的活承包给了他,虽然挣钱不多,除去借款,王斌权就把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拥军物资,在新沂市民政局的帮助下,运到了曾经救过他生命的那支英雄部队。
此后,王斌权又走上了一条与建筑有关的拼博之路,先后辗转多地与人合伙承包工程,做房地产生意,后来又办起了一家商贸公司,他还特意将公司取名为“军诚”。
2005年端午节,王斌权在离开部队医院病房多年之后,又一次来到了部队,他把这一天作为“拥军”的开始日•••••••
从此,王斌权只要有空,就往部队营房跑,看看战士们还缺什么,他就及时送去。每逢老兵退伍,新兵入伍,他都带着礼品去看望他们,他和部队的缘纷越来越深,部队首长和战士们都十分喜欢这位敦厚、忠实的小伙子。
不在“编”的战士
王斌权在与战士们的长年相处中,帮助过许多人,也从战士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久而久之,他便把自己完全融入了部队这个“大家庭”中。
新兵泽朗多吉,是个来自四川阿坝地区的藏族战士,刚到部队时不适应驻地的气候和环境。王斌权经常和他聊天,还在部队首长的批准下带他外出参观。泽朗多吉结婚后,王斌权又把择泽朗多吉的家属安排在自己组建的双拥书画廊工作。渐渐地,泽朗多吉在部队进步很快,年年被评为优秀战士,部队政委评价他俩是“你感党恩,我报军恩”的突出典型。
2008年5月12日,一个很多人终生难忘的日子。大灾过后的四川阿坝地区破壁残垣,损失惨重,泽朗多吉的母亲被倒塌的房屋砸中,正躺在病床上。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远在3000里外南京军区服役的儿子泽朗多吉回来了,陪着儿子一起回来的还有王斌权。
2011年,驻新某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聘他作为红三连荣誉指导员。王斌权高兴地睡不着觉,从此,他就以“指导员”的身份出现在军营,出现在战士们的面前。
王斌权是个细心人,每次到三连他总喜欢到宿舍、食堂去走一走,看一看,盼着能为战士做点实事。一次到炊事班,他发现操作间十分闷热,当即与部队领导沟通,第二天4台柜式空调、2台大功率风扇就安装到位。2011年,得知部队要建一个官兵休闲广场,资金尚有缺口,他偷偷卖掉了一年不到的别克轿车,捧来了10万元。十多年来,从生活用品到图书、电脑、西瓜、健身器材等等,官兵缺什么,他就送什么,拥军拥属累计达100多万元,而他一家三代目前仍挤在80余平方的小房子里。
王斌权说“我是一个兵,不在乎有没有军籍,穿不穿着军装,因为我的心已是战士心”。
军人的职责就是奉献。王斌权就把这一理念应用到自己公司的运营当中。他诚实守信,公司生意越来越好。在公司发展中,他优先安置退伍军人、军人家属到他公司就业,如今,在王斌权的公司里已经有25名退伍军人成为正式员工。
王斌权拥军的事迹迅速在当地传开,不少媒体相继采访、报道他的事迹。
2011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江苏新沂80后青年的拥军情》为题,报道了他的拥军事迹。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军旅艺术家彭勃将军在知道他的情况后,为他题词鼓励。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有壮志在心间。2012年,王斌权被选为新沂市政协常委,2014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双拥先进个人”。
王斌权说,人生的舞台千姿百态,我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体会了人生的真诚。那就是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为了自己的梦想,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才是最幸福的。 (江苏省新沂市双拥办供稿)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