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中流砥柱》观展:激励中华民族戮力前行

2015-08-04 15:18:59来源:解放军报
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展厅,一面红色英烈墙上,一组组镌刻的数字,把观众的思绪又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

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30日清晨,带着雨后的习习凉风,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展厅,目光所及,一面红色英烈墙上,一组组镌刻的数字,把观众的思绪又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伤亡61万余人,其中八路军团以上干部烈士728人,新四军团副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以上干部烈士323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团、大队以上干部烈士171人,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时期大队以上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联团以上干部烈士251人。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他们的血肉,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英烈墙前,讲解员王海燕的一番话,让不少观众停下了脚步,仔细聆听。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这是左权牺牲后朱德含泪题写的悼诗。1942年5月,日军发起“C号作战计划”,在山西辽县麻田对八路军总部形成合围,主动担任断后和掩护任务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突围时壮烈牺牲,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职位最高的将领。

血洒疆场的,也有不少年轻的身影。1939年9月,新四军红色“女医官”戴醒群不幸被俘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牺牲时年仅22岁。

点触英烈墙一旁的液晶屏,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血与火凝成的历史。彭雪枫、赵尚志、杨靖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冲锋在前、视死如归,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抒写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献一束鲜花,表达敬意,寄托哀思。英烈墙下,人们纷纷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对抗战英烈的深切缅怀。“我和丈夫以前都是军人,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来自中海油的职员阮妍专门带着8岁的儿子来参观主题展,她告诉记者:“相信伟大的抗战、伟大的英雄将一直被所有中国人铭记,也将凝聚起强大力量,激励中华民族戮力前行。”

在东北抗联烈士名录前,年过七旬的李培迪领着孙子驻足良久。

指着墙上“李延平”烈士的名字,李培迪的话语间满是自豪:“他是我爷爷李延禄的弟弟。当时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李延平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牺牲在对日作战一线的他,是我们全家几代人的骄傲。”

“为什么大部分牺牲的都是团营一级的干部?”人群中,一个声音问道。

“英烈墙收录对应的是国民党军少将军衔的副旅级干部,鉴于党领导的军队干部在改编时普遍降级,全国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等人民军队牺牲的高级将领在数量上不少于国民党军。”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室编辑栗瑞义说,“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师长也好,士兵也罢,只要能抗日杀敌,谁还在意军衔职务的高低呢?”

英雄用鲜血浸染了万里江山,以伟大的牺牲赢得了抗战胜利,他们用生命为后人铺好的道路,如今鲜花遍地。(作者:张天南 冯升 孙飞)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