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牢群众观,关键是要增强亲和力、公信力、凝聚力,真正与群众“亲”,让群众“信”,使群众“服”,着力构建新型的“鱼水”关系。
要增强亲和力,与群众“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增强亲和力,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最主要的是要深入群众、尊重群众、学习群众。联系群众就像走亲戚,越走越亲近。坚持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的一员,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摒弃官气,诚心诚意地与普通群众攀亲交友,尤其要通过经常性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当好宣传员、调查员、指导员和服务员,达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要尊重群众选择、群众首创精神,做到决策前考虑群众意愿,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听取群众反映,力求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要求,要创造条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要增强公信力,让群众“信”。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言必行、行必果,以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取信于民。一是要倾力办实事。群众看干部,关键就看干部办不办实事。眼睛多往下看、步子多往下迈,以务实的作风谋事、干事、干成事,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二是要竭力解难事。要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问题,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马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三是要努力谋民利。坚持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同”、“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坚决做到群众不拥护的政策不出台、群众不欢迎的事情不考虑、群众不赞同的干部不使用、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不姑息,让维护群众利益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要增强凝聚力,使群众“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民心,树形象,凝聚起推动科学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勇于担当。要做到清醒慎重、积极应对“不出事”,主动协调、贴近服务“不误事”,敢于靠前、勇于担责“不怕事”,敢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善干惠及百姓的要事,干成事关全局的大事,切实担当使命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次,要真抓实干。要坚持把脚踏实地干事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一种能力,以实干抢抓机遇,以实干攻坚克难,以实干推动发展,不贪功,不图名,不喊空口号,不搞假政绩,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顺民心的事,用实干赢得群众的口碑心碑。再次,要严于律己。常修为党为民的政德、务实创新的职德、为人处世的人德、清正廉洁的廉德、以身作则的公德、家庭和睦的美德,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良好的干部作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程少平)
——摘自《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