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军地各级着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深化融合,形成了党政军主导、军地共建、全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持续推动了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推动双拥工作发展,关键在于健全融合机制,靠制度搞协调、用机制促落实。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军事日等制度长期坚持,市双拥办军地合署办公15年不变,做到了工作定期研究、需求随时掌握、困难及时解决,双拥工作常态运行。我市在市直机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县(市、区)、大型企事业单位,都分别建立双拥领导机构,在乡镇(街道)、社区和部队基层营(连)设立双拥组织,确保了工作层层落实。党委政府在部署年度工作、编制财政预算、城区规划改造、重大工程建设时,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需求,实现军民结合、平战兼顾。率先在全省建成国防指挥通信网、国防动员公务网、国防无线移动通信网和国防动员综合信息库“三网一库”,支持军分区和预备役炮兵旅建起移动通信指挥系统;为民兵应急分队和全市武警、消防部队配备大量应急器材,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部队在城市建设、绿化邯郸、农田改造和救援救灾等攻坚行动中主动请缨,发挥了巨大力量。
双拥工作关键在党委政府,活力在广大群众。我市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加入双拥行列,成千上万群众和官兵积极参与,涌现出了许多双拥模范和先进个人,汇聚了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围绕部队所需和群众所难,组织开展“科技进军营”、“荣耀军旅励志成才”和参与扶贫帮困“五项工程”、拥政爱民“六个一”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特色项目,为群众参与搭建起广阔舞台。河北工程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驻军结成拥军对子,大型国有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接收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就业,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社会群众热情投入双拥工作中。
我市军地还营造了人人想双拥、主动抓双拥、时时见双拥的浓厚氛围,依托城区主要路口、街道地名、部队营区标识设立数百处双拥宣传牌,在公园广场、交通要道等地设置百余座主题雕像,创造《129师在涉县》等影视作品,使红色基因、双拥理念植根于广大军民的心灵血脉。
军民融合创造了部队和地方倾力互助的局面,驻邯部队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全方位、立体式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每个团以上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每名营以上干部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修路、打井、送水,带动大量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作者:任琳娟)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