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红色晋城 功彪史册(组图)

2015-07-22 10:15:35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晋城是山西建立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晋城是整个晋东南党的活动中心。

\

晋冀鲁豫边区政治部给刘全明家乡送的喜报。

\

长江支队纪念林。

编者按

  1926年4月在获泽中学建立第一个党小组,晋城是我省建党较早的地区。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晋城是整个晋东南党的活动中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城是晋豫边和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1945年6月晋城全境解放后,又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前进阵地、重要兵源基地、重要后勤保障基地。全国解放战争前夕,从晋城6个县抽调的570名干部入长江支队南下福建,担负起开辟建设新解放区的重任。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晋城人民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特殊时刻,我们回首往事,重温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晋城全境解放70周年。一段时间以来,晋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组织广大党员前往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纪念,掀起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旨学习教育热潮。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晋城城乡,山川田野,寻访晋城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八路军总部驻地、中原突围部队晋城整军等旧址,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町店战斗纪念园,与市党史研究专家座谈,将笔触投向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再现发生在晋城大地上的红色记忆。

  晋城是山西建立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晋城是整个晋东南党的活动中心

  晋城党组织成立于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4月,党组织创始人是周玉麟、陈立志等在外求学的共产党员。他们经常利用假期回乡,深入获泽中学、崇实中学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11月,陈立志在泽州县巴公村发展获泽中学学生孔祥桢入党,这是晋城本土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26年4月,陈立志根据太原地执委指示,在获泽中学建立晋城第一个党小组——获泽中学党小组。之后,又陆续建立了大针德厂、高都垂棘小学、南马匠村、东常村四个党小组。1926年5月,晋城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获泽中学党支部诞生,下辖5个党小组,有党员130多名。1927年1月,中共北方区委批准成立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是全省5个地方执行委员会之一。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包括长治省立四中党支部、长治省立四师党支部、屯留临时党支部等。1927年2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晋城地执委归属山西省委领导。

  1927年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阎锡山在山西进行“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晋城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年12月,中共山西临时省委组建起中共晋城特别委员会,下辖获泽中学、大德针厂、高都垂棘小学、东常村、南马匠村、长治省立四师、屯留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0多名。1928年4月,晋城党组织遭到第二次破坏。1931年7月,中共山西特委重建起中共晋城县工作委员会。时间不长又因山西特委遭到破坏而中断活动。1932年5月,山西特委整顿和恢复晋城党组织工作,仅3个月即遭破坏。

  尽管晋城党组织多次遭到破坏,党组织领导人和一批共产党员遭到敌人逮捕折磨,但党组织建设此伏彼起,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革命的火焰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未曾熄灭,反而愈燃愈旺。1931年3月21日夜,中共晋城地下党员策动驻长治的晋军第66师第15团某部发动起义,长途奔袭陵川县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枪声,宣布成立华北农工自卫军。这是晋城党组织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使处于黑暗中的晋城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37年9月,中共山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晋城中心县委,领导晋、高、阳、陵、沁五县抗日斗争。至年底,各县已普遍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区、村基层党组织。

  晋城是晋豫边和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这里曾发生过在中国革命史上颇具影响的战役,革命领袖和开国元勋曾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

  驻足町店战斗纪念园,仰望耸入云天的烈士纪念碑,远眺蜿蜒流过的芦苇河,耳畔仿佛有震耳的枪炮声,眼前仿佛出现了日本鬼子兵在芦苇河洗澡被八路军战士捕虾捉鳖的场景。

  讲解员孙媛告诉我们:“77年前发生的町店战役震惊山西、震动华北,名扬全国。1938年7月15日,重庆《新华日报》作了报道,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同时播发了消息,抗日军民为之振奋。”

  太行太岳,沟壑纵横,适宜游击。1938年初,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兼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主任朱瑞,率直鲁豫边省工委机关人员经沁阳、晋城,到达阳城,决定开辟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3月5日,朱瑞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报告了关于开辟晋豫边敌后根据地工作部署情况。3月6日,毛泽东复电:部署甚妥。晋豫边地区很重要,望有计划地布置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晋城地区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在西北两面之行动。3月24日,毛泽东、刘少奇又来电报作出更加具体的指示。

  根据这一指示,立即成立中共晋豫特委,组建起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这支武装很快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干武装。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北起临(汾)屯(留)公路、南至黄河岸边、西至白(圭)晋(城)公路。直到1943年2月,晋豫边根据地与太岳根据地合并为新的太岳抗日根据地。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1938年5月,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谱曲的著名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在陵川王莽岭诞生,迅速唱遍大江南北,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斗志。

  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镌刻着为中国革命胜利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共产党人的足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等70多位将帅在晋城生活战斗过。

  1942年3月至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党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来到晋城,先后对岳南、中条地区重新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视察。视察期间,邓小平出席了在阳城上河召开的中条区高级干部会议,并作了主要讲话。还亲自指挥浮翼战役、打击红枪会、粉碎日军对中条地区的5月“扫荡”等战斗,进一步巩固了晋豫抗日根据地。

  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新解放区政权建设,晋城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作贡献,彪炳史册

  在晋城市区北面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内,建有占地面积150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林内修建有长江支队主题雕塑、英雄门、思乡亭等景点。这里已被晋城市确立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片纪念林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

  1948年10月28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同年12月,中共华北局根据中央部署,决定从由太行、太岳二区选调得力干部,取名长江支队,南下福建,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1949年三四月,太行、太岳两区共抽调干部4100余人,其中晋城6个县抽调570名。这些干部都是解放区各项建设事业的骨干,他们南下后发扬太行太岳老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很快打开了新解放区工作局面,为福建省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晋城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新中国的红色政权建设不遗余力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晋城地区以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兴起,到1946年冬各县基本完成土改任务,晋城解放区出现了粮食增产、工副业恢复、商业繁荣的局面。广大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焕发出巨大的革命热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参军、参战、支前热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晋城是全国解放战争重要前进阵地。人民解放军主力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和李先念、郑位三中原突围部队战略反攻时,都是由晋城出发。解放战争初期,上党、闻夏、同蒲铁路、临浮、豫北等战役以及解放运城、临汾、晋中时,解放军参战部队多数是从晋城出发的。

  晋城是人民解放军重要兵源基地。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同年7月7日,太岳区在阳城烈士陵园召开纪念“七·七”抗战九周年、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誓师大会。晋城解放区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热情。为反击蒋、阎军队进攻太岳解放区,晋城地区民兵、民工有力地配合太岳部队进行闻夏、同蒲和临浮战役,并取得胜利。3年解放战争,晋城各县有10万名青壮年参军,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达11668名。


  晋城是解放战争前方战场重要后勤保障基地。解放战争中,晋城各县累计为部队筹粮10亿多斤,织布1万多匹,做军鞋200多万双,出动牲口1万多头(次),参战支前民兵30多万人,有10万人口的沁水县就有5万人参战支前。

  ……

  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一路探寻,我们还听到了太多太多像“邓小平智出东峡”“陈立志宁死不屈”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感佩于心。我们由衷地礼赞这片光荣的土地:红色晋城,功彪史册!

  本版照片由晋城市党史办提供

  本报记者李志军 本报通讯员李文福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