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同呼吸共命运 谱写双拥新篇章

2015-07-09 16:42:09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平阴县也连续六轮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三心局长”的李文波,生活中还先后解决了30多名复员老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军民融合,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融的是力量,合的是双赢。平阴县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军民关系融洽,军民融合发展迅速。我所要做的,就是将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确保双拥工作稳步推进。”平阴县民政局局长李文波如是说。多年来,在李文波的带领下,平阴县双拥工作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平阴县烈士陵园、平阴县军休服务中心以及平阴县光荣院先后建立,全县三级士官就业安置率达100%、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率达100%,从未出现过一例退兵现象。平阴县也连续六轮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三心局长”的李文波,生活中还先后解决了30多名复员老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转变观念扎根基层倾听民声

“原先从事经济工作的我,现在调入做社会工作,平生第一次接触‘军字号’工作,心中不免少些底气。但要干就要干好,既然任务交到手里了,工作就要开展起来。”李文波回忆说,“再复杂、繁琐的工作,也有其规律性,民政工作就是要到基层中去,与群众交友,拜群众为师。”

上任之初,为了能尽快打开双拥工作局面,李文波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跑遍了全县8个街镇和6个驻地部队,详细掌握了部队官兵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深入了解了优抚对象家庭情况和生活困难。“作为民政局局长、双拥工作带头人,必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到优抚对象家中去,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为优抚对象分忧解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结合平阴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要求县、乡民政部门必须每年对全县12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走访慰问一次,主张发挥社会参与力量,依托农村幸福院建设、养老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为平阴县优抚对象提供住房保障……一系列有力举措,彻底改变了以往双拥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

创新思路用行动代替口号

随着对双拥优抚工作的逐步了解,李文波把视野拓展到更广泛的层面,推动全县双拥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前进。

“2011年11月,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该项工作从调查摸底到全部完成任务,时间非常紧、标准要求高。”为此,李文波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多方协调,在他的努力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平阴县烈士陵园规划建设任务,同时被批准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301名散葬烈士按时迁入烈士陵园。此外,李文波还把修建光荣院当作革命功臣的重托,经过一年多的规划建设,全市首家独立的县级光荣院建成,首批就有24名优抚对象入住。

“优抚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基层优抚力量不足、管理粗放、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李文波反复琢(,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完善优抚联络员制度,他根据优抚对象的住址分布情况,按15—25个优抚对象划分为一个片区,选择优抚对象作为联络员,统一颁发优抚对象联络员证书。同时,优抚联络员实行“县聘、镇管、民评”的模式,按照片区建立52个优抚之家,为优抚对象提供日常交流、政策宣传和代办业务的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贯通的优抚服务网络,将优抚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开启了优抚对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文波的倡导下,平阴县着力探索基层优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打造了“四位一体、三级贯通”的基层优抚工作新模式,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动了平阴县双拥工作稳步前进。(本报记者 赵晓东 兰萃 通讯员 赵玉辉 唐印)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