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军民融合促发展 双拥创建谱新篇

2015-06-24 09:57:04来源:德清县双拥办
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双拥工作,以争创双拥模范县为目标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新篇章。

\

民间拥军协会成员慰问德清官兵

在此基础上,钱立玲还积极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她多次慰问驻德清部队官兵,为退伍军人联系工作,为伤残军人乐当“红娘”。某部战士王华和哥哥王忠都在部队服役,他们的母亲患眼疾常年不能干活,父亲收入又低。为帮助这两位战士的母亲治病,她多次跑到德清县人民医院说明情况,院领导被她的精神打动,免费为战士的母亲做了手术。

“点燃一盏灯、自亮一大片。”在拥军典型的熏染下,我县民间拥军呈现出“葡萄串”效应。新明辉公司的李晓青得知钱立玲前往西藏,因工作忙,不能一同前往,就请钱立玲捎上2000元慰问金;50岁的徐燮荣夫妇都是残疾人,2003年以来,徐燮荣每年都要在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上山,给驻德某部雷达连的官兵送上鲜活的水产品,徐燮荣还到西藏、苏北革命老区进行拥军活动;武康普通市民胡爱英,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把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咸鸭蛋送到德清消防大队官兵的手中,虽然战士们换了好几茬,但是胡妈妈的拥军热情一点不减;70多岁退休教师蔡永法,义务守护革命烈士陵园40多年;朱建民、庞飞颖、童燕红等三位私营店主为每位驻德部队战士免费送生日蛋糕,让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军人感受到德清人民对他们的关爱。

\

民间设奖 衬托浓浓拥军情

在我县,还有一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他叫王益民,是钱立玲的外甥女婿。作为一个县城,连续出了两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而且还是阿姨、外甥这样的亲戚,这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表彰史上是鲜见的。

10年前,当时还只有30岁出头的王益民,时常耳濡目染“拥军大姐”钱立玲到西藏慰问的感人事迹,看到钱立玲拍摄带回的德清籍战士驻守在祖国边塞的戎马风采,从小向往当兵的王益民,既羡慕又钦佩。

2003年8月,王益民偶然得知,有名在西藏服役的德清籍战士,母亲残疾,妹妹因为家境困难,面临辍学困境。第二天他就带着1000元现金和一些慰问品赶到村里,将钱与慰问品送到战士父母手上。为了能让这名从没有见过面的战士在军营安心服役,王益民连续3年资助其妹妹完成了学业。

看到部队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王益民又与几名拥军热心人士一起,把价值数万元的彩电、音响、VCD、冰柜送到部队……

作为一名普通的私营业主,王益民一直尽自己力量关心德清籍战士和驻德官兵。逢年过节,王益民总不会忘记前去慰问困难军属和驻德官兵。2007年,他看到身边报考军校的青年很多,高兴之余,他受到家乡民间诸多“草根奖”的启发,在德清设立了“益民报国奖”,用于奖励德清县高中毕业生考上军事院校、德清籍现役军人(含驻德军人)考上军事院校或士官学校的有志青年。几年下来,“益民报国奖”先后已为60名考上军校的学子家长,颁发了奖金、荣誉证书,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报效祖国,献身国防事业。

其实早在2002年,我县就出现了全国首个由打工青年设立的拥军奖——“志国拥军奖”。该奖项由退伍军人刘志国设立,用以奖励德清籍立功的现役军人及其家属,至今已有多位立功的德清籍现役军人获此殊荣。另外,今年我县民间热心拥军人士还设立了“飞颖好军嫂奖”、“建民复员退伍军人创业奖”等民间拥军奖项。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