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景德镇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综述

2015-06-17 14:07:16来源:景德镇日报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瓷都双拥花开香满枝。我市自1997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又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11年连续五次获取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瓷都双拥花开香满枝。我市自1997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又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11年连续五次获取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新起点上,全市军民锐意进取,鱼水情长,双拥工作再谱新篇章。

上下合力,双拥工作落地有声

双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牢牢地记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上。

每年“八一”和春节,举行军地慰问联欢、联谊活动;每四年召开一次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和模范先进个人命名表彰会。4年来,全市共召开36次会议,下发42个文件,双拥工作落地有声。

制订下发了《景德镇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意见》,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国民教育体系,依托新闻媒体开设“双拥宣传”专栏,国防教育无时无处不在;依托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军事日”活动,创建少年军校,建立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国防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十二五”以来,无偿划拨土地260亩,市本级投入资金18971.51万元,为部队解决各方面实际困难。5个国防公路项目,总长116.3公里,总投资约26646万元,保障部队战备需要和军事设施安全。

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落实领导责任,制定了市委议军会议制度、双拥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双拥办公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双拥工作的制度和规定,把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双拥工作上下合力,保障有力。

创新形式,双拥工作特色鲜明

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是双拥工作的核心。我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全力支持驻军部队现代化建设,创新四大拥军特色。

注重科技拥军创新。建立了11个科技拥军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1300多人次为部队服务,投入科研及科技拥军资金5000多万元,革新装备器材和开发项目94个,向部队捐赠科技书籍10万余册,培训军地两用人才3000余名。

注重社团拥军创新。共建立了742个拥军服务组织,有70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军营。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和市民营企业家在各自企业内建立拥军服务小组128个,先后到8个驻军部队慰问演出20余场次,为官兵做好事实事80余件。15家用工单位,先后为转复退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312个工作岗位。

注重社区拥军创新。积极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涌现出国防安全堡垒村黄泥头村、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王忠起,文化拥军领头雁农民导演周元强、社区拥军模范“爱国拥军模范”李金霞和情系国防先进企业家陈锦华等一大批社区双拥先进集体和个人。

注重亲情拥军创新。把慰问景德镇籍部队基层主官家庭作为暖心工程的重大举措和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把政治关怀和人文关切、亲情慰藉和物资慰问、传统传承与孝心传递相结合,慰问景德镇籍基层主官家庭41户。

真情实意,双拥工作成效显著

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优抚政策的地方性法规,保障优抚对象权益,四年来,我市在各驻军部队已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5个,办理各类涉军法律援助案件38件,为军人家属、退役人员和优抚对象提供免费咨询和代书等服务600余人次,有效维护军人、军属及合法权益。

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就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和医疗方面,对全市8169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实行双重保障;对176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建和维修,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得到了较好保障。

安置军转干部军属工作。四年来,我市共接收军转干部161人,其中101人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60人自主择业,2名副师职,15名正团干部均安排实职领导岗位,安置满意率达到100%。妥善安置军人家属234名,做到部队、接受单位和其本人三满意。四年来,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2928人,重点安置对象202人,安置率达100%。军休干部安置和服务实行“五必访”,“两个待遇”进一步落实。

全市拥军优属工作基本实现了“六个100%”,即:军分区军事斗争准备和建设所需经费100%满足;转业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安置100%满意;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100%安置;官兵职工子女入学按愿望100%择优选校;干休点老干部在市属医院就医,享受地方离休干部待遇,医疗费100%报销;辖区内涉军纠纷或案件100%依法公正解决。

互办实事,军民融合鱼水情深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基层建设与改革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新路子。

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平台。昌河飞机工业集团、602直升飞机研究所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防科技合作基地”,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广泛开展军工科研攻关。先后攻克直升机总体气动设计、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直8、直9、直11系列改型设计。我国自主研制的AC313军民两用大型直升机,创造了直升机飞行史上的新纪录,对科技强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广泛开展支前拥军活动。全力支持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四年来,共受领供应保障过往部队240批次,共7.3万余人。2012年市军供站荣获全国民政系统“群众满意窗口”和“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发挥优势,拥政爱民乐章和谐

驻市部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与瓷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谱写了新时期拥政爱民新乐章。

牢记使命,急难险重任务勇当先锋。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驻军部队累计出动兵力4.7万人次,出动军车2540台次,扑灭山火102起,实施群众受灾救援700多次,紧急转移受灾群众3万余人次。

牢记人民,扶贫帮困工作富有成效。在参与扶贫济困和兴教助学方面,驻军各部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15家团以上单位与11个贫困村、43户贫困家庭、14所小学和143名学生结对实施精确扶贫。驻地部队为民办实事帮扶困难群众,真实演绎了军民亲情血浓于水的感人故事。

牢记宗旨,“五城”同创活动再立新功。围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等“五城”创建活动,军地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帮助驻地清理垃圾2.4万多立方米,义务造林80亩植树6000余株。促进了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为我市创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自觉融入全市工业强攻战、城市建设攻坚战、招商引资大会战“三大战役”之中,为实现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