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模范城市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阳市创建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城“七连冠”纪实

2015-11-03 15:50:44来源:贵州日报
在贵阳市委、市政府驻地的观山湖区,数年前竣工的双拥广场已被广大市民所熟知。

 \

为少数民族同胞义诊。

\

到白云区艳山红镇高山村小学慰问。

\

  社会各界积极融入到拥军工作中来。

核心提示

在贵阳市委、市政府驻地的观山湖区,数年前竣工的双拥广场已被广大市民所熟知。广场绿荫掩映,环境宜人。每天,从晨曦初露到夕阳西下,许许多多市民都会来到双拥广场,或舞剑晨练或唱歌跳舞,在愉悦身心中学习党史、军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由贵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这个双拥广场,占地面积18710平方米。广场主题雕塑《浴血奋战》群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表现了当年在贵阳这片热土上军民同心协力,在剿匪斗争中为保护运粮马车队不惜流血牺牲的场景。广场一角,镌刻于“鱼水情”纪念碑上的碑文,是贵阳市源远流长的军民鱼水深情的真实写照。

贵阳,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在气壮山河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两次途径贵阳,足迹遍布贵阳市的8个区(县),播下了珍贵的革命火种……

从1994年起,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军民共同努力下,贵阳市已经连续6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今年7月,全市10个区(市、县)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2012年,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市站在新的起点,明确了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目标。

号角吹响,贵阳市委、政府和警备区率领全市党政军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双拥办的精心指导下,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目标,按照强基础、固国防、重保障、促团结、助发展、抓宣传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努力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双拥工作成效显著。

“一把手”工程 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

今年7月,贵阳市连续第八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省级“八连冠”,对贵阳而言,欣喜之余,也在情理之中。

多年来,贵阳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特别是近4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更是不断强化组织、队伍、制度和经费保障,夯实双拥创建基础,构建政军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在贵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贵阳警备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直36个部门、7家驻筑部队、10个区(市、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自上而下,形成了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拥有了一支由市、区(市、县)两级双拥办45名专职工作人员、171名乡(镇、社区)双拥工作人员和789名双拥工作联络员组成的双拥工作队伍,为双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军地坚持合署办公制度,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军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大格局。

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党委议军(警)会议、军政座谈会、双拥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研究双拥工作重大问题。针对双拥工作薄弱环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为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军地优势资源共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赢格局,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贵阳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驻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武警贵阳市支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有了好的政策,还要有好的落实机制。为此,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双拥工作政绩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双拥、优抚安置文件,做到了双拥工作“八个纳入”、“八个到位”——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工作经费纳入全市各级财政预算统一划拨,工作机构纳入正规编制序列统一设置,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统一推进,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绩效管理统一考核,运行情况纳入重点督办范围统一督查,就业困难随军家属纳入就业扶持范围统一保障;组织机构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制度建设到位,责任分解到位,运行机制到位,宣传教育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

“一盘棋”统筹 推动军地互促共赢

贵阳市南明区公安消防大队醒狮路中队与南明区中华南路社区服务中心结成对子。社区先后出资4万余元,帮助部队官兵开展“富脑袋、强体魄、创一流、强素质”等拥军活动,部队协助社区开展联防联治,共建“警民一条街”。

武警贵州省边防总队与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结为共建对子。边防总队先后拿出10万余元,资助学校残疾儿童学习、生活,总队所属的7个党支部也分别与该校7名家庭贫困的残疾儿童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实实在在解决残疾儿童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如今,军民共建在贵阳市已结出累累硕果:全市已建立军(警)民共建点274个,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每当贵阳市发生灾害和重大险情,在人民子弟兵冲锋陷阵的抢险救援现场,广大市民和企业员工自发前往现场慰问,也已成为自觉行动。

多年来,贵阳市始终坚持军地发展“一盘棋”思想,军地互办实事,互解难题,相互支持,深度融合,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贵阳市成立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贵阳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市工信委加挂了贵阳市军民融合促进处,搭建军地深度融合协作平台。2014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并制定了用地、税收等方面优惠、减免、奖励政策,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和军地优势资源共享。军地携手,实施了“3+1”基地建设,投资1.16亿元,对77个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已建成了高新区、经开区、观山湖区、乌当区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既加快推进国防工业建设,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驻筑部队的基础设施、训练场地和信息化建设,全力协助驻军完成征兵、演练、训练任务。为强化经费保障,贵阳市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县、市)两级财政预算。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保障驻筑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服务经费,优先保障优抚安置经费,优先保障军民融合发展项目经费,优先保障双拥工作经费。2012年以来,市区两级共投入支持部队建设和后勤保障经费9.1亿元、优抚安置经费5.3亿元、军民融合发展项目经费1.23亿元和双拥办公经费487.4万元。

4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双拥宣传、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典型示范、教育基地作用,全方位、广覆盖、多视角、多形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凝聚爱国拥军思想共识,营造浓厚双拥氛围。每逢重大节假日,贵阳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都亲自带队慰问驻筑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

地方党委政府和老百姓对驻筑部队一片深情,驻筑部队官兵同样视贵阳为“第二故乡”。部队官兵着眼于支援地方建设,积极参与,全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13年,贵阳市出台《关于军民共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驻军官兵迅速行动,积极参与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为驻地植树造林3800余亩,清扫冲洗街道560余公里,清运垃圾74.2吨。4年来,驻筑各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共出动官兵37.7万余人(次)、4万余台(次)车辆,圆满完成了抗旱救灾、抗洪抢险、扑灭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成功处置2013年“11?26”西南输油管道泄漏、2015年“5·20”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等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营救群众4538名,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在贵阳市民的心目中,驻筑部队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老百姓的保护神。贵阳市开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两严一降”专项行动以来,驻军共投入兵力20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盘查可疑车辆20万余台(次)、可疑人员7000余人(次);执行安保任务和临时勤务3万余起。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举行,驻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与广大公安民警一起,日夜执勤巡逻,承担了繁重的安全保卫任务,为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每逢过年过节和重大活动,贵阳街头都会有武警战士、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不辞辛苦地巡逻执勤。不少市民由衷地说:“看到这些挺拔的身影,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近年来,贵阳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等活动中,驻贵阳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当尖兵,打头阵,出动人员、车辆、器材,积极参与维护治安、清扫卫生、植树绿化、医疗义诊等活动,深受群众称赞……

在贵阳,双拥工作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教育拥军、文化拥军等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长年持续开展,成效明显。贵阳市双拥办、共青团贵阳市委、贵阳市妇联、贵阳市电视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95580部队联合举办“相约金秋·爱在军营”军地联谊相亲会活动,为部队和地方适龄男女青年解决婚姻问题,积极办实事、好事。

在贵阳,热爱祖国、关心国防、参与双拥已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几年前,贵阳市成立了国防教育讲师团,吸纳驻筑部队和地方的专家学者参与。这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好举措,立刻引起社会关注。国防教育讲师团结合双拥工作内容,专家学者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授课演讲,深受群众欢迎。

“三大体系”建设 让优抚安置政策落到实处

“钱虽不多,但能应应急。”郑元周把500元钱递给郑德学。郑德学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郑元周递过的钱,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开阳县永温镇双合村的一个场景。郑德学是村里的困难户,还有一个在上学的娃娃。村主任郑元周到郑德学家了解困难情况,并送上救助金。

“村里还有5户困难户,已帮他们向民政局申请救助金了,手续办好后每户可以领到1000元救助金。”郑元周说。

郑元周曾经是一位军人。服役期间参加过老山、者阴山作战。退伍回家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帮助他落相关创业政策,扶持他办起了开阳县有名的驾校。为报答党委政府和父老乡亲,他积极支持家乡建设。

2013年,50岁的郑元周以高票当选双合村村主任。在郑元周的带领下,多方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通了连接村组的路。接着郑元周又出资承包了100多亩闲置土地,以月薪制聘请村民种植烤烟。这样,既充分发挥了闲置土地的价值,又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2014年,双合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了2100多元。

在贵阳,这样的故事还很多。4年来,贵阳市不断健全完善优抚服务保障体系、安置服务保障体系、复员退伍军人困难帮扶体系“三大体系”,让优抚、安置政策和复员退伍军人困难帮扶各项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军人、军属以及各类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年来,贵阳全市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3.6亿元。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自然增长,年均增幅达10%以上。目前,年人均最高达17700元,最低13648元,4年增幅达79.21%。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标准按上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00%兑现,最高达21796元/年,最低17528元/年;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标准按上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100%兑现,最高达11415元/年,最低7456元/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年来,贵阳市健全优抚对象困难帮扶机制,结合“双拥在基层”活动,开展“一对一”帮扶,着力解决优抚对象在生活、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困难。156名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享受公租房,245名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享受租赁补贴,134余名优抚对象获得公益性岗位。2015年1月,贵阳市按照省复员退伍军人困难帮扶43号文件精神,出台实施意见,采取“普惠”加“特惠”的方式,从10个方面制定33条措施,帮助复员退伍军人解决生活、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构筑起复员退伍军人全方位的困难帮扶体系。

在贵阳,军人受到尊重和受优待处处可见。无论是车站、银行还是医院,都设立了军人优先、优惠窗口,全市大、小公园对军人实行免费,粮食系统所属军粮供应站按时、优质保障部队粮油供应。

为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就医难”问题,贵阳出台了《贵阳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试行)》,重点优抚对象在市、区(市、县)公立医院就诊,可享受优抚医疗补助和“六优先”、“七减免”、“一站式”结算服务。贵阳市优抚医院为600名年老体弱的优抚对象提供上门巡诊服务,免费送医送药。

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的落实率,贵阳市同样达到100%。按时兑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1.3亿元。4年来,贵阳市还先后投入经费1349万元,对3141名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