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模范城市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肇庆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2015-09-18 10:13:03来源:西江日报
肇庆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北伐功勋卓越的铁军故里,是全国农民革命运动始兴地之一。

\

春运路上,暖流涌动。每年在肇庆“暖流行动”的各个服务点,都会有人民子弟兵热情的笑脸和忙碌的身影。 西江日报记者 朱健兴 摄

滔滔西江水、巍巍阅江楼,道不完肇庆市悠久革命史,说不尽肇庆市深厚双拥情!肇庆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北伐功勋卓越的铁军故里,是全国农民革命运动始兴地之一。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叶挺独立团和第一支农民武装——广宁农民自卫军都诞生在我们肇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梦为目标,薪火相传铁军精神,致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空前团结,军地融合深度发展。党管武装工作创新落实,驻军建设争创一流,2011年,市委徐萍华书记在全省党管武装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2014年,市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相关刊物刊发。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2010年2月,《解放军报》根据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批示,头版大篇幅宣传了我市军转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2015年5月,《解放军报》头版又报道了肇庆市相关新做法。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机制创新拓展,2014年省民政厅在肇庆市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2015年4月《人民日报》相关刊物刊发了肇庆市经验做法,国家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批示:肇庆市健全复退军人优抚安置体制机制的做法和效果很好,可详细了解,纳入到拟制定的政策文件中,并在内部宣传推广。”扶持复退军人就业创业成效明显,今年中央电视台《关注两会》专题采访播报了肇庆市的经验。

组织领导到位 双拥工作机制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双拥工作标准无上限”的工作目标。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弘扬铁军精神、带头落实双拥工作制度,带头创新引领双拥工作新常态。肇庆市出台了关于完善社会化拥军,解决优抚对象“五难”问题等一系列地方配套性双拥政策法规,双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市上下不断掀起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高潮。科技文化、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双拥在基层”拥军共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市民营企业与驻军结对共建达200多家。端州区砚都医院多年来积极开展拥军惠医活动,建立健全了拥军惠医服务指南,规范了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费用减免等内容。

宣传教育到位 双拥工作氛围浓厚

近年来,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市国防教育基地过军事日,市委、市政府经常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肇讲授国防知识,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国防你我他》手机报,在全省率先开启县级英烈网拜祭烈士,市级国防教育专刊《肇庆国防教育》、《西江鱼水情》免费发放到基层。本土双拥文化熣灿夺目,自主组织创作了歌颂广宁农运领袖周其鉴的长篇小说《竹魂》和歌颂广宁创业典型贾东亮的报告文学《空降农民》,拍摄了反映肇庆解放初期革命斗争故事的电影《北雁南鸣》和反映贾东亮事迹的电影《梦想庄园》。国防教育基地遍及城乡,新修缮了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等50多处国家和省、市国防教育基地,新建7个散葬烈士陵园,完善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怀集县烈士陵园是目前全省最具规模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

国防教育军事特色突出。全市大、中、小学学生军训普及率100%。端州区少年军校被命名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封开县与驻地海军基地共建,建成了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兵种兵器最齐全、军事背景最逼真的国防教育基地,基地影响覆盖粤桂港澳。国防教育活动举办经常。每逢拥军方面的重大纪念节庆,市委、市政府都组织开展大型国防教育和文艺汇演活动,先后多次邀请解放军军乐队和广州军区文工团等文艺团体莅肇慰问演出。

政策落实到位 拥军优属取得实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抚对象“五难”问题解决。全市各类抚恤补助标准均超过省的规定,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补助标准自然增长增幅比例排全省前列。除采取办理低保、生活补助、困难救济、临时救助等方式帮扶外,肇庆市还将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纳入了各级扶贫开发计划优先帮扶名单。由政府预算专项资金,与结对帮扶、社会捐助、扶贫开发和农村危房改造、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申住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解决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坚持每年组织两支巡回医疗队,为5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完善医疗档案和送医送药。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享受“社会医疗保险、政府医疗补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大病医疗救助”四层保障。复退军人创业致富蔚然成风,肇庆市在全省领先出台了《复退军人创业贷款方》,由政府提供贴息,组织建立了贾东亮八一农场等100多处复退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广宁县退役士兵马建业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创办农场致富,当选为团中央十七大代表。针对退役士兵实施校、企联合的订单式技能培训,今年《中国社会报》以《昔日精武报国,今日强技富家》一文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全省首创了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市、县、镇、村四级工作机制,建立了创业扶持、困难扶助“双扶”基金,为复退军人提供生活补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安置、子女教育等五大体系帮扶服务。全市随军家属当年随军,当年对口安置,安置率100%,军转干部除自愿到企业等安置外,100%在参公以上单位安置,正团职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副处级领导实职,进入单位领导班子。去年,试行团职军转干部“平职”安置,任职满五年的正、副团职转业干部分别任正、副调研员。
军地协作到位 军地融合深度发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2亿多元改善驻军工作生活、教育训练条件,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军分区人武部系统和武警、消防、边检等驻军部队基础设施和装备设施建设完成了新一轮更新,建设水平稳居全省前茅。军分区部队“十二五”时期阶段性建设经省军区考核成绩优良,征兵工作连续3 6年被省评为全优单位。驻军通信连被广州军区司令部评为“先进连队”。武警支队连续11年被武警总部评为“预防事故案件工作先进单位”。四会市消防中队连续15年被评为省“标兵中队”、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消防部队基层建设示范单位。市边防检查站搭建了全省中覆盖范围最广、电磁环境最复杂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勤务工作扁平化指挥,受到省公安厅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的高度肯定。肇庆军供站不断升级改造,曾被民政部、总后勤部授予“军交运输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驻军和民兵预备役践行宗旨使命,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争当突击队,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争当生力军,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驻军连续多年为春节过境的10多万“铁骑大军”提供热忱服务,被中央电视台连年报道。军分区在广宁县排沙镇建立了肇庆市第一所八一希望小学。在扶贫工作中,军分区、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被省评为优秀单位。2012年,武警支队在大运会安保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国家体育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世界大运会先进集体”,武警一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2013年受台风“尤特”影响,怀集县爆发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驻军和民兵预备役冲在一线。怀集县消防中队战士陈洪亮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12年,武警五中队战士张卓瑞在大运安保中拾百万巨款归还失主,2015年,边检站干警为香港徐天侠女士找回了遗失的贵重行李箱,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肇庆增添了光彩!其中战士张卓瑞获评“大运安保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

肇庆市扎实有效的双拥工作,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部队战斗力提高,实现了富市和强军的统一,实现了让优抚对象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实现了军政军民的空前团结。放眼未来,肇庆双拥工作将抓重点、求实效、谋创新,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