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模范城市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党政军民齐努力 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5-09-14 14:05:56来源:湛江日报
多年来秉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双拥工作屡创佳绩。

湛江双拥工作始终在创新前行

军民融合促发展 双拥助推强军梦

党政军民齐努力 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是一座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大市,一座承载着4次“全国双拥模范城”、5次“广东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的城市,多年来秉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双拥工作屡创佳绩。

这座城市便是湛江,地处祖国南大门,扼琼州海峡与海南相守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铿锵乐章。

荣誉记录着过去的辉煌,更承载着未来的期望。每一次获得“双拥模范城”荣誉,都为湛江市下一次创建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每一次新的征程,都意味着对过去新的突破。站在荣誉的高地上,如何实现超越,第五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牌”?我市党政军民以实际行动给予了响亮的回答。

\

2014年7月20日,徐闻县街头,驻徐某部与徐闻县民兵应急连的100多名官兵走上街头,清理台风“威马逊”留下的残枝败叶。 (资料图片)

党政军领导“引领风尚”

经济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湛江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军民和谐的重要标志,党政军领导围绕国防建设和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军地“一盘棋”理念,构建双拥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和驻湛部队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对军地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党政主要领导始终做到“四个凡是”:凡是军事机关的意见建议,都优先考虑;凡是重要的国防教育活动,都主动参与;凡是建设重大的国防工程,都重点倾斜;凡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都兼顾国防利益。党政军领导加强联络,共同研究解决军地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市委书记刘小华热心国防建设,2015年被广州军区评为“国防之星”。市长王中丙经常到军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军地之间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重大事项。南海舰队和湛江军分区首长经常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双拥活动,指导双拥工作,为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作国防形势报告,带动驻湛部队官兵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

\

2014年3月5日,海军深圳舰的30多名官兵在开发区乐金路坑河村附近帮助驻地清理卫生死角。 (资料图片)

党管武装“同频共振”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议、国动委会、军政座谈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军事日活动等,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感。

同时,做到“八个纳入”: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部门的工作职责,纳入党政领导任期责任目标,把武装工作法规制度建设纳入普法工作计划,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纳入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体系,把专武干部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培训范畴,把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纳入地方“四个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2013年9月29日,南海舰队军事开放周当天,高校学生在军舰上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资料图片)

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人人关心国防、人人支持双拥。

我市充分利用军地资源,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增强双拥意识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题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军事主题馆展览、军舰开放周、征兵宣传月、国防教育月、军事海洋周、军政座谈会、清明祭奠革命先烈大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活动,利用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设施及各种媒体,宣传驻湛部队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开设国防教育大讲坛,组织参观和军训活动,办好每年的厅处级党政干部“国防杯”和企业家“挑战杯”射击竞赛,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四年来,全市举办各类双拥活动368场次,在各类媒体宣传双拥先进典型事迹238篇,依托少年军校、国防综合训练基地军训56万名学生,组织150多万人次参观革命教育基地,营造了双拥社会氛围,形成人人关心国防建设,自觉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社会风尚。

\

2014年7月17日上午,台风“威马逊”来临之前,特呈岛边防派出所官兵正在组织游客撤离。(资料图片)

组织建设“网络基层”

市、县(市、区)均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从军地选拔精干人员到双拥办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保证人员、经费落实到位。

今年8月,我市批准市民政局设双拥科,并配4名行政编制。各县(市、区)、镇和驻军团以上单位建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178个,建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服务小组4210多个,直接参与服务人数达12万人,并设立涉军维权办公室、涉军案件受理处、涉军案件法律服务中心、涉军案件协调中心。全市上下建立了有权威、高效率、上下贯通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管、双拥牵头协调、部门密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

2015年2月11日,湛江市公安边防支队徐闻海安边防派出所的执勤人员在粤海铁路北港码头协助码头执勤,维护秩序。(资料图片)

以实践探索军民融合

湛江地处南海一线,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支点,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沿阵地。我市把军队建设和地方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融合发展支点,在实践中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运行机制,推进国防建设和地方建设协同发展。

根据城市定位、驻军使命任务特点和军地建设的需要,市委议军会研究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具体措施,规划湛江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王中丙市长多次带队走访南海舰队,与舰队首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军地成立专门的军民融合领导小组,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以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军地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市政府在连续十四年召开市长军营办公会的基础上,确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驻军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融合与发展问题。以拥军重点工程助建机制支持部队建设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涉军专项经费,支持国防建设。以优质服务保障驻军。市直各职能部门和服务单位,发挥各自资源和行业优势,主动上门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做好驻军的后勤保障。

\

强热带风暴“温比亚”离开我市不久,南海舰队的官兵们便驱车来到赤坎区等地的多个点,开展收拾残枝断叶大清洁活动。(资料图片)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是双拥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积极做好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夯实了拥政爱民工作基石。

回顾几年来我市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的实践,双拥工作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发挥了强大的推进作用,体会尤为深刻:军政同心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前提,军民一致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军地高效协调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依法推进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保障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每名军人的人生坐标。驻湛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重点项目援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抗击台风、爱心助学、扶贫帮困等,驻湛广大官兵驻一方水土、爱一方百姓,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把能做到的都做好了。一群群身着迷彩军装的官兵,经常出现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活跃在校园操场上为学生军训,深入到偏僻乡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用行动唱响了一首首感人的爱民曲,被驻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穿军装的湛江人”!他们用责任、真情与行动,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爱民、护民、助民,已成为广大驻地官兵的自觉行动!

\

2014年3月5日,武警湛江市支队派出50名官兵,来到霞山区东新街道水泥制品厂厂区,冒着小雨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死角,用实际行动支持湛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图片)

群众热情拥军办实事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子弟兵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湛江这块红土地上,人民把心窝子掏给了子弟兵。拥军、爱兵、敬兵已成为湛江800万人民发自内心的举动。

201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907.46万元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党委政府热情慰问驻军、上级部队机关及执行重大任务部队,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双百拥军行”活动。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市委宣传部组织新华书店、湛江书城等单位开展“书香军营”共建活动;市中院、检察院和徐闻、遂溪、霞山等县(市、区)司法单位到驻地部队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市群众艺术馆等组织文艺团体“送戏到军营”;市妇联组织“妈妈慰问团”到军分区看望新兵,“送温暖到军营”;市书法家协会到部队举办书法知识讲座,交流书写技巧,开展“墨香军营”活动;市女企业家协会积极筹集慰问品到成都军区驻训部队慰问,“送清凉到军营”等。

\

2014年7月20日,徐闻县街头,驻徐某部与徐闻县民兵应急连的100多名官兵走上街头,清理台风“威马逊”留下的残枝败叶。 (资料图片)

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我市有重点优抚对象41378人,占全省1/10。我市确保100%落实各项优抚政策,100%的优抚对象享受各项优抚政策,100%的军队转业干部和重点退役士兵得到安置,100%的退役士兵享受免费培训待遇。

一是落实拥军优抚优待政策。我市先后出台了《未就业随军配偶基本生活补助管理办法》《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四年来,市财政共拨付2090万元为驻湛部队未就业随军配偶发放基本生活补助,203名驻军子女享受了中考优先录取、加分和降分录取等优待;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定恤定补款6.8亿元、发放生活和医疗补助5270万元,投入1000万元用于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建立了优抚对象住院“一站式”结算机制;为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4000万元,其中补贴进藏进疆服役义务兵1200万元。2012年12月,全国零散烈士纪念建筑设施抢救保护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湛江市狮子岭烈士陵园。我市于2007年建设该陵园,将散葬各处的烈士墓迁葬于此,集中管理。此项工作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受到了民政部高度评价。

二是优化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四年来,我市接受军转干部612人,其中计划安置分配482人(含师团职242人、技术9级以上43人),安置工作做到个人和单位“双满意”。目前我市市直机关处级干部中,军转干部占46.1%;科级干部中,军转干部占42.8%。2013年7月起我市依托驻地高校对军转干部实行分批脱产学习,实施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得到了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张阳上将的高度肯定;2014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四年来,市财政发放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8800万元、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险补助800万元。

三是全面完成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安置任务。2012年以来全市接收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9159人,接收无军籍退休职工477人,军休干部36人,经多方努力,全部按政策妥善安置,军供站建设全面达标。4年来市财政投入2599万元为退役士兵、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发放生活补助。

\

陆军海军广大官兵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资料图片)

军民共建和谐家园

全市有军民共建对子365个,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共建对子42个,被县以上评为先进单位的共建对子310个。我市驻军与驻地街道、学校、乡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军地双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以国防教育、建设和谐社区、平安家园等为主题的双拥共建活动。

其中,海军湛江舰与湛江烟草公司、91640部队与塘缀镇共建22年,活动历久弥新。广东海洋大学16个学院与南海舰队16个团级单位高起点、全方位、连片式共建,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推广。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非公经济组织通过与驻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提升了员工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南沙守备部队46分队、广东文理职业学院2012年7月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风雨如磐,抹不去悠悠港城的英雄本色;岁月如歌,唱不尽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湛江人民用特有的温情呵护,把湛江变成了钢铁战士的温馨家园。来自天南海北的子弟兵,也在用朴实的行动支援着“第二故乡”……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湛江军民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起了双拥共建的丰碑,续写着双拥工作新的历史、新的光荣、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