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模范城市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共创双拥模范城]载边防送邮路尽显军民情

2015-08-03 09:28:53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7月上旬,巴彦淖尔军分区转业干部于文成,不远千里,从天津带着妻子来到乌拉特后旗雷文元家,共叙昔日情谊。两家人在一起共同唱起《小白杨》。

\

受到官兵热烈欢迎

\

准备下部队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7月上旬,巴彦淖尔军分区转业干部于文成,不远千里,从天津带着妻子来到乌拉特后旗雷文元家,共叙昔日情谊。两家人在一起共同唱起《小白杨》。

19年风雨无阻

一曲军歌,传递着鱼水深情,更是把两家带回那个艰苦的年代。于文成回忆说,他当边防连指导员时,通信条件十分落后,书信是官兵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雷文元是后旗运输公司的一名司机,常年累月给连队送邮,因在家排行老三,官兵们都亲切地叫他“三哥”,这一喊就是19年。

1996年,后旗旗委政府为解决边防官兵收发邮件、出行难问题,决定开通“双拥通邮班车”。“到连队没有公路,只能摸着方位走,迷路了凶吉难料。”“前些年,一辆车坏在路上,有人硬生生被冻死。”“送一次邮件,一来一回五六天,家里事咋办?”……正当同事们议论纷纷时,雷文元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雷文元送邮走了,家庭重担全撂到妻子赵润梅身上。那段时间,赵润梅一边放羊,一边照顾两个女儿读书,还得打理20多亩地。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赵润梅决定卖掉家里的羊。

千里送邮路,艰难又辛苦。春天,漫天黄沙呛得人喘不过气;冬天,白毛风直往车里灌,吹得脸生疼,冻得脚发麻。苦,雷文元不怕,怕的是愧对家人。2002年,他父亲患尿毒症住院,临终那天,他像往常一样看过父亲,又一次踏上邮路。途经巴音前达门嘎查时,小卖部陈大妈拦住他说:“家里打来电话说你父亲病危。”犹豫半天,雷文元还是坚持跑了40多公里到连队,为战士小李送去生日蛋糕。最终,雷文元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17本笔记本,见证拥军情

为方便与官兵联络,雷文元夫妻俩省吃俭用,在家里安装了全村第一部固定电话。电话旁,总摆着一个笔记本,记录下为官兵待办的事情。购买牙膏、汇款、接送家属……如今,这些“大事小情”已记满17个笔记本,成为夫妻俩拥军爱兵的见证。

边防团保障处助理工程师贾建伟,说起“三哥”一家感激不已。贾工程师当连长时,妻子带着2岁大的儿子来部队探亲,返回时住到“三哥”家中转。晚上,儿子突发高烧,十分危险。附近没医院,雷文元夫妻俩又是用药酒给孩子擦身子,又是拿热毛巾烫脚,整整折腾一晚上才控制住病情。以后,每年小孩过生日,贾建伟都会打电话给“三哥”,感谢他们夫妻俩。

这些年,但凡官兵休假、家属来队,雷文元主动为他们提供食宿,分文不取。军嫂小杨第一次到边关看望丈夫,正赶上大雪天,道路封闭,只能住到“三哥”家。见小杨盼夫心切,雷文元硬着头皮踏上风雪边关路。距连队还有40多公里时,漫天飞雪挡住了视线,分不清哪是路,最可怕的是车上的水箱也冻住了。外面零下30多度,雷文元却把大衣让给小杨,自己冲进风雪中,寻找附近的牧民帮助。一路上,雷文元脸部冻伤,历经2个多小时才找到牧民,救出小杨。

“只要身体还行,干到70岁也没问题。”如今,雷文元已年过六十,但他还继续为边防连队送邮件。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