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军民鱼水情 同铸双拥模范城
——永川区双拥工作纪略
永川日报记者 杨 雪
“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我区双拥工作再次收获沉甸甸的喜悦:永川区第五次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警备区授予“重庆市双拥模范城”荣誉;胜利路街道、渝西矿业集团、中山路街道卧龙凼社区荣获“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冯昭华、毛得宏、申希泉荣获“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个人”。
一朵朵军民团结“双拥”之花在永川军民用心浇灌下竞相绽放!
军地合力共发展
双拥工作是“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驻永部队紧紧围绕构建军政军民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到“四个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区委、区政府和驻永部队切实把双拥工作纳入军地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军“一把手”亲自抓,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队建设长远规划、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宣传教育规划、日常工作计划和各级财政预算,开创了“军民联动推进双拥工作、以人为本开展双拥、科学发展创新双拥”良好局面。
组织机构到位。成立了由永川区人民政府区长任组长,军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以来,先后3次调整完善双拥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39个增加到41个。区双拥办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并每年安排双拥工作专项经费。双拥工作网络不断拓展,新增村、社区双拥工作站16个,新培育企业、学校、社区、连队等双拥共建对子9对;全区双拥组织达到296个,军民共建对子达到52对。
制度机制到位。区双拥领导小组、驻永部队着眼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展双拥共建的新机制,制定和履行双拥职能的新措施。双拥工作细则、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地方领导过军事日、军地互访、双拥信息通报等10余个工作制度的制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军地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综合协调到位。区委、区政府把支持驻永部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每年《区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双拥工作都提出新的要求,对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计委等重点部门实行指标量化考核,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按照全区双拥工作“一盘棋”的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政部门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优抚安置资金足额到位,及时为部队解决建设和生活补贴;民政部门积极落实退伍军人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优抚对象保障资金提标等政策;宣传部门将双拥工作纳入宣传计划,组织区新闻社、区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开展国防双拥宣传活动;区发改委、区经信委等部门主动参与协调驻军建设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支持驻军重点工程建设;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切实搞好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教育部门优先安排驻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确保双拥工作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宣传教育有声势
双拥大计,教育先行。我区紧紧围绕树立全民双拥意识,坚持把国防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双拥宣传教育氛围。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国防双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通过召开全区创建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等全区性会议,开展议军会、“军事日”、国防教育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研究动员部署双拥工作,大张旗鼓表彰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出双拥工作良好氛围,推动了双拥工作大发展。同时,建立了永川区双拥网,在永川日报、永川电视台等媒体开辟国防双拥专栏,全方位宣传优待抚恤补助、退役士兵安置、技能培训等政策和双拥工作动态。在全区23个镇街设立4处大型双拥宣传牌,32处双拥宣传标志,悬挂标语横幅350余条,设置村、社区宣传板报255处,扩大双拥宣传覆盖面。还将区委党校、北山中学、战旗学校作为国防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和军训;投资500余万元对全区所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和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改扩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青少年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群众开放,全区青少年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群众受教育面达98%。此外,抓住重大节庆时机大力开展双拥主题活动,激发军民合力构建和谐新永川的热情,每年更有近4000余名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保家卫国。
优抚政策全落实
优抚政策的落实,与优抚对象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双拥工作开展中,我区将其作为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为解决生活难,我区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实现生活补助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三属”优待金和立功受奖优待金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10年以来,共发放定期抚恤补助金26000余万元,惠及120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000余万元,惠及2000余户现役军人家庭,优抚金兑现率、优待金兑现率均达100%。
为解决看病难,我区健全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和医疗巡诊制度,建立医疗减免、医疗救助、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和人文关怀基金为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累计发放医疗补助金3500余万元,医疗救助金1500余万元、减免医疗费用300余万元,救助重点优抚对象1646名;优化了1-6级伤残军人门诊、住院医疗政策。
为解决住房难,我区采取区级财政补助、镇街级财政补贴、优抚对象自筹“三个一点”的办法,先后实施了240户优抚对象安居工程,新建改造住房1000余间、35000余平方米,有效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问题,改善居住环境。
为解决安置难,我区进一步健全服务机构,深化退役人员安置制度改革,保障落实自主择业政策资金,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切实解决随军家属、子女入学等关联问题,确保军队退役人员满意。2011年以来,共发放地方一次性自主择业补助金2500余万元,安置工作岗位达41人,安置率达100%,先后接收安置54名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军休干部7名、伤残士兵51名,严格落实其政治、生活待遇,强化军休服务单位管理服务。接收无军籍职工3名、随军家属16人。
党政军民促发展
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与重庆预师二团结成双拥共建对子,部队官兵不定期为村里的爱心超市捐赠物品,由村干部将这些物品分发给当地的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受灾群众,并定期到黄瓜山小学为学生讲解相关应急、消防、逃生等知识,免费为黄瓜山村提供军训场地与教官训练,让村干部和村民体验军人生活,军民关系更加紧密。
“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胜利路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内容实在、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增强军民团结、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亲如一家,有力推进军民共建工作顺利开展,在军地双拥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履行双拥工作职能,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在安民心稳军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个人”毛得宏积极参加与驻永部队的联系交流活动。他在医疗机构工作期间,每年春季都要安排医疗专家,为官兵们开展健康养生讲座,提高官兵们的健康意识,并为驻永部队各类演练提供医疗保障,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
像这样军拥民、民拥军、党政军民同心的事例在我区还有很多很多,全区296个双拥组织常年活跃在基层,双拥工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双拥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今后,我区将以荣获重庆市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新的契机,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容,再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让“双拥”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