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首席记者王鹏 记者周旭峰报道 衡阳历来便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也是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英雄城”。曾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这是对衡阳双拥工作的肯定,也是衡阳继续奋斗、发展的坚实目标。今年六月,衡阳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衡阳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李亿龙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动员会要求,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总揽今年的双拥工作,下定决心、咬定目标、确保一举创建成功,在全市“八城同创”中率先夺牌。8月中旬,国家双拥办即将开展对衡阳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考核验收,严峻的考验面前,今年衡阳的双拥工作进展如何?衡阳准备好了吗?
努力完善双拥创建基础,促双拥推进“脚踏实地”
近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革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从解决部队建设、训练演习遇到的实际困难、转业干部安排、退役士官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问题,市领导进行专题研究,确保双拥基础工作“无死角”。
2015年,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小风带队赶赴衡南县慰问困难军人家庭周波的家属,并送上3000元慰问金;针对军人困难家庭,市慈善总会专门启动“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慈善救助”活动,受到官兵一致好评;针对随军家属安置难的问题,市人社局及时出台《衡阳市随军家属安置办法》,推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市商务和粮食局从军民融合方面着手,为部队灶台提供“一站式”保障服务。
同时,部分旅游景点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落实了优惠政策;节假日现役军人乘坐市内公共汽车享受免费优待;组织市县机关、驻衡部队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增强党政机关干部部队官兵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为抗战老兵捐款捐物……相关部门以切实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和广大优抚对象的实际问题为工作中心,紧贴基层部队建设需要和优抚安置对象期盼,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确保双拥工作开展“脚踏实地”,落到实处。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军民关系“锦上添花”
“军爱民,民拥军”是一种军民深化融合的真情实感,而积极融洽的军政军民的关系是双拥工作开展不变的追求。
春节期间,全市新春军政座谈会组织召开,党政军领导汇聚一堂共商双拥大计,彰显着衡阳驻军大市、军事重镇的地位作用;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点分片,春节、八一重点走访慰问驻衡部队6个师旅级单位,同时将14个独立团级单位纳入走访慰问计划,所需经费一并列入市财政预算,各县市区也纷纷以不同方式慰问当地驻军,全市今年共送慰问金200余万元,各类慰问款物180余万元。
“衡阳舰”一直以来都是衡阳双拥品牌的一张名片,在去年李亿龙书记八一慰问的基础上,今年八一前夕周海兵市长也亲自率团赴湛江慰问衡阳舰,为参加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任务的空八师官兵、参加演习任务的防空旅官兵送去支前慰问物资30万元。
全市因地制宜的开展捐资助学、医疗巡诊、义务献血、共建平安社区、植树造林、军地体育友谊比赛、联欢文艺会、鹊桥联谊会等活动,进一步为军民鱼水情“锦上添花”。
全力以赴准备双拥考核,促八城同创“勇夺首金”
据衡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健全组织领导、落实相关保障、召开一次迎检工作协调会、形成一批迎检材料、开辟一份工作专栏、出版一册成果汇编、拍摄一部专题片、举办一次全市英烈讲解员演讲比赛活动、设置一批双拥标志牌、一条双拥街、设立一批迎检现场观摩点、组织召开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座谈会等十一项主要工作举措现已基本完成。
其中,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协调,位于华新开发区蒸水南路北段的“双拥一条街”已经建设完成,并设置了一批户外永久性双拥宣传标志牌,让双拥形成“品牌”的同时,市民和“双拥”共建良好互动;各级媒体报道、视频短片的完成促使双拥工作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市双拥办同志收集、整理和编印的《抗战名城双拥情》成为反映我市双拥工作情况的完美蓝本;华菱衡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蒸湘区联合新村社区、雨母山乡东阳村、南岳万福社区等5个双拥共建示范点的设立,良好的发挥“双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下一步,市双拥办将围绕“八一”建军节、纪念抗战70周年系列,开展“过军事日”、组织抗战珍藏资料展、抗战主题征文、向抗战老兵送医送药等拥军活动,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座谈会也已进入准备阶段。
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头仗,也是一场硬仗,对于即将迎来的8月全国“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衡阳将严阵以待,力求一举夺牌。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