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翅镇,有一座红色的村庄,每天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界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它便是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所在地——田庄村。
来到田庄村,首先看到的是村中心广场北侧的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崔显芳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巨大的红色党徽格外醒目。背靠纪念馆的田庄高小党支部旧址、崔显芳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并对公众开放。
1922年,正是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了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思想,崔显芳走出了大山,来到了繁华的上海求学,毅然汇入了伟大的红色浪潮。
1924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崔显芳,带着先进的思想回到家乡。
1926年,经过努力,崔显芳先后在田庄和青白口创办了两所完全小学。他亲自为学生讲课,以此扩大影响,培养革命力量。
1931年9月,崔显芳到清水高小,邀请中共党员贾汇川到青白口完全小学任教,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建设活动。
1932年9月,中共田庄高小支部成立,这是京西山区最早的党支部。
1934年7月,崔显芳以涉嫌“通共”“私造军火”等罪名被捕。经组织营救,崔显芳获释,但因在狱中遭到迫害,出狱12天即与世长辞。崔显芳临终前,已不能言语,他将长子崔兆春、次子崔万春叫到身旁,用手指在他们手中比划“跟党走”。崔显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遗嘱,成了崔氏一家的座右铭。崔氏“一门四烈”也正是这句座右铭的写照。
为纪念崔显芳对党组织发展所作的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民政部分别于1991年、2014年追认崔显芳同志为革命烈士。
田庄高小党支部的建立,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又如荒原里的一颗火种,为贫困的山区百姓和进步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西山区的农民积极参与到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运动中。山区的农民运动,也唤醒了广大群众的觉悟,为平西抗日根据地在斋堂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姚宝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