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黎族聚居的海南岛地处热带,常夏无冬,雨量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生长,由此而储量下来的丰富资源,为黎族群众的采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集在黎语发音称为“桃刚”,每当黎族人们上山和外出时皆身挎刀篓和腰篓,随时采摘野果、挖掘植物根块和捕捉小动物补充物质生活。
采集一般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专门进行的采集,到山林中去采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用于交换的物品,如野果、植物根茎、红白藤,采摘木棉、山桂皮、药材等。另一种将自己随手可以获得的野果、野菜采摘回来辅助生活。
20世纪初在海南黎族地区传教的外国传教士的游记里记载说:小孩上山放牛时,随身带着弯刀竹篓,见着野菜就采集装到竹篓里,甚至大人们干农活时,也会带上一个竹篓和一把弯刀,见着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就将其采集。
采集活动对于黎族社会来说,其作用是很大的。黎族人们以前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作物种类少、产量低。加上黎族种植的蔬菜、果树少,淀粉以外的营养主要是靠采集野菜、野果来解决。
更何况黎族人们以前的山林茂密,具有复层、常绿、混交和多树种的植被居住环境,这为黎族人们的采集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可采集活动不仅可以解决黎族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可以解决黎族人们穿、住等方面的问题。
黎族织布用的重要原料木棉和树皮就是通过采集而得到,据文献记载:纺织的原料有‘树皮’和棉花两种,这种‘树皮’原料从山上剥回来,晒干后再撕成细丝,然后搓成细线,即可用来织布。另外,盖船形屋的茅草、木料等也是靠从山上采集得到。
由此可见,采集不仅为黎族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改变了黎族人们的生活状态,对黎族人们生活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