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古城汴梁寻访抗战老兵(上)

2015-12-16 10:40:17来源:河南法制报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近日,记者来到古都开封,寻访抗战老兵。在开封军分区干休所,该所政委马益中、政工科长李元辉带领记者找到了一批在该所颐养天年的抗日老兵……

□记者马国福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近日,记者来到古都开封,寻访抗战老兵。在开封军分区干休所,该所政委马益中、政工科长李元辉带领记者找到了一批在该所颐养天年的抗日老兵,他们曾经为抗击日寇抛头颅、洒热血。在那里,记者聆听了老八路的抗战故事,仿佛抗战的硝烟烽火就在眼前……

任秉信:与日寇拼杀

任秉信1917年12月出生,1941年6月入伍。原密县人武部部长,开封军分区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曾任冀鲁豫8专署警卫班长等职,参加过清丰、阳谷、安阳等战役,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奖章等荣誉。任秉信入伍后,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与日寇拼杀。他的座右铭是:“在战壕中待着不一定能活,与日寇拼刺刀不一定会死。”

任秉信23岁那年,日本的铁蹄踏到了家乡清丰县,日寇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1942年,有八路军路过任秉信的家乡,他毅然报名参军。到部队后,由于他个头较高,被编入冀鲁豫8专署警卫连当战士,负责8专署的安全保卫工作。老人解释说:“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没有特种部队,也缺少特务连,我军某些部队有时会把警卫连当作特种部队来使用。因为警卫连的人一般比较机灵,军事素养比较高,并且配有冲锋枪和驳壳枪,这都符合特种部队的基本要求。警卫连可以说是部队首长的最后一支预备队。”

老人回忆说:“在清丰战役中,我们连队要进攻一座小镇。当时日本兵就驻军其中,小镇城墙有3米多高。我所在的连队负责攻击西面城墙,四五名战士将梯子竖起,轻轻搭在墙上。”当他爬上城墙,一把刺刀悄无声无息地刺了过来,刺刀顺着头顶滑过,任秉信一阵剧痛,一个翻身从梯子上摔了下来。

“刺伤我的日本兵还没有来得及刺出第二刀,就被后面爬上来的战友一枪放倒了。我从梯子上摔下来后,浑身都是泥,血从头上冒出来,我用泥手摸了几下头,慢慢感觉血流得有些慢了。于是我跟着战士再一次爬上了梯子,我从身后摘下七九式步枪,借着星光辨认出敌人。我们的人多过敌人好几倍,三四个人围着一个敌人拼刺刀。激战一小时左右,歼灭日伪军200多人。”说这话时,老人一脸的紧张。

1943年,冀南、豫北、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后任秉信编入冀鲁豫2分区7团2连当班长。“我记忆最深的是李楼歼灭战,消灭100多名日本兵。团里将主攻任务给了2连,一名曾经打过游击的战斗英雄当上了班长,我和10多名战士参加了尖刀班。”老人说,“战斗打响后,我手里握着手榴弹,肩上背着步枪,跟着班长就往炮楼跑,耳朵边全是子弹飞过的声音。”任秉信在跨进炮楼的时候,扣动了步枪的扳机,一个日本兵倒下了……战斗在激烈的拼杀中很快就结束了,100多名鬼子成了刀下鬼。

王俊昌:一首难忘的歌谣

在开封军分区干休所,生活着这样一位经历传奇的耄耋老人,他16岁入伍,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和日寇进行了无数次殊死较量,多次荣立战功,曾被原豫皖苏军区授予“英雄模范干部”称号。他就是时任水东地区杞通营(又称独二营)新兵连副连长王俊昌。1976年,从商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位上离休后,王俊昌老人在开封安度晚年。

一首老歌,代表一个时代。当记者走进开封军分区干休所见到了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王俊昌时,老人一直难忘上世纪40年代初流传在豫东睢杞太根据地的抗战民谣《七月七》。

老人回忆:1941年至1943年,睢(县)杞(县)太(太康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灾荒,1942年大年初一,刚刚入伍的王俊昌第一次听到《七月七》这首民谣。

那天,战士们起得早,在营、连首长带领下,给房东和其他老乡拜年。吃早饭时,全营每个人发给一个半糠团子,一碗绿豆面丸子汤,也算是“丰盛”的年饭吧。大年初一下午,战士们集体演唱革命歌曲,就是这首《七月七》民谣:“七月七、七月七,日本小鬼来到咱家里,我说大娘呀!来到咱家乡,烧杀又抢粮,日本小鬼是豺狼,我说大娘呀!我们打豺狼,男女上战场,人民组织起来有力量,我说大娘呀!人民组织起,日寇不敢欺,胆敢来家乡,把他消灭光……当天晚上,战士们和当地群众一起组织了文艺演出,受到老百姓欢迎。打那以后,每当打了胜仗,部队就组织文艺演出,喜欢文艺的王俊昌多次演唱过这首抗日民谣。

1995年抗战胜利纪念日,王俊昌找人根据自己哼出的曲调,请人谱曲,写出手抄件。

车永祥:把日本鬼子打得摸不着北

车永祥,开封军分区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1922年5月出生,1939年8月入伍。抗战时期曾任冀鲁豫军区独立大队班长、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武工队队长,后任开封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北平(北京)战役、解放华北等战役,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等荣誉。

近日,在开封军分区干休所政委马益中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车永祥老人的家。见到记者到来,老人吟起了他自己写下的一首诗:“贫寒出身一小民,十七入党又参军。八年抗战打日寇,三年消灭蒋匪军……”随着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入了1939年夏天的抗日战争年代。

1939年夏天,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进入长垣境内活动。长垣县委考虑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决定组建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以带领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抗日斗争。当时,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队部设立在竹林村(现属山东省东明县)寿圣寺院内。车永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报名参军,成为县委组织抗日武装的第一个兵。入伍后,他不断向身边的年轻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周围村庄13个年轻人也先后加入了八路军游击队。这段往事后来被写进了长垣县县志。

1939年12月,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豫独立大队特务区队。第二年年初,部队先后拔掉了日军和伪军石友三部的两个扩兵站。“我们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力量,战士由原来的20多人增加到40多人,活动范围又向南扩延了20多公里。离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只有一河相望。”车永祥说。当时主要是跟日本鬼子打游击,看鬼子人少出来活动的时候,就出其不意地袭击一下,经常把日本鬼子打得摸不着北。

“为了恢复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等,先后发起了卫(河)南、林(县)南战役。”车永祥介绍说。

从1943年7月31日开始,在冀鲁豫军区首长的指挥下,车永祥率部和其他八路军部队一起奔袭了伪第7师和独立第1旅、第2旅等,并向其军部驻地大范庄发动了总攻,胜利结束了卫南战役,共歼伪军5600余人,收复了卫南地区。在卫南战役结束前夕,八路军第129师乘胜发起林南战役,消灭盘踞在平汉铁路以西太行山南部地区的伪第24集团军庞炳勋、孙殿英部主力。从此以后,冀鲁豫卫河以南,黄河以北都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日本鬼子和伪军再也不敢到根据地来。这里边,可有车永祥的一份功劳。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