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书在部队
今年9月18日,在沈阳举行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上,90岁的抗战老兵陈宝书被推荐担任撞钟手,这可把老人乐坏了。虽然抗战胜利已有70年,但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大小战役,关于这段历史,他不常回忆,但从未忘记。
5天5夜 饿着肚子与敌人周旋
陈宝书是安徽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当时他才13岁。说起参军的缘由,还跟一家铁匠铺有关。“鬼子来了咱家乡,农民没有活路,我只好到铁匠铺学徒。一天,因为铁没烧好,师傅给我一顿打,我太委屈了。不能回家,在这里又受虐待,都是鬼子惹的祸,那我干脆打鬼子去。” 老人笑着说。
当时,新四军在山区活动,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进了山,来到老八团,在来安县政府警卫连做保卫战士。因为头脑灵活,而且肯吃苦,在警卫连时,他往往被选派在每天凌晨站岗,“这是敌人最容易偷袭的时刻,领导选中我,就因为我从来不打瞌睡。”
有一天,陈宝书正在山顶站岗时,发现山脚有一团黑影隐隐约约地移动,再定睛一看,是身穿黑衣,帽子有圈白边的汉奸队,后面跟着穿黄色衣服的日军,“鬼子要偷袭!”情势危急,他马上跑回县政府汇报,当时,政府驻有100多名机关干部,大家连夜撤退,陈宝书在最后掩护。因为他的机警,敌人扑了个空,气急败坏,连着追击了5天5夜,最后敌人败兴而归。
一发炮弹 击中敌军指挥官
1940年5月,日伪军纠集2000余人,分三路向来安进犯,很快占领县城,新四军第五支队决定反攻。战事胶着,敌人的据点怎么也攻不下,眼看天快亮了,大家更是心急,这时,有战士提出火攻。“我们把稻草浇上汽油,用棍挑着,扔到城里,敌据点内一片火海,鬼子措手不及,抱头鼠窜。”史料记载,“火烧来安城”战斗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1942年,陈宝书跟随部队在江西整训,那是一天中午,陈宝书负责警戒,由于受过炮兵训练,他便扛着一门火炮,和排长来到河边。没想到,正碰上鬼子在对岸整队乘船,此时再回去报信已经来不及,他干脆架起火炮,瞄准对岸。“有一艘船最显眼,船头插着膏药旗,站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肯定是敌人的指挥官。我对着他就一炮打过去,中了!指挥官掉到河里,旗杆也打飞了,敌船调头就跑。”等到敌人撤退,他和排长回到驻地,战友们还在午休呢。
自告奋勇 要去最危险的地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军委指示,要抢占东北,收缴日伪武装,接受日军投降,陈宝书自告奋勇要前往,“我请命来东北,连长不想让我走,怕有危险,可是我觉得当兵打仗就是要去最危险的地方!”他来到东北后再未离开,1985年,从和平区城管局离休。记者 魏雯 摄影记者 孙海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