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王海乔(右)与市民合影。
【湘潭铭记·抗战老兵】
湘潭在线10月28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王群欢)今年抗战纪念日前夕,湘潭幸存老兵欢聚华银国际大酒店。在纪念活动中,有一位失去右眼的老兵让人印象深刻。他登台演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歌曲《我是一个兵》:“我是一个兵,只为老百姓。打倒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鬼子兵。我是一个兵,上好子弹背起枪,号兵骑兵打冲锋。冲啊,的的嗒的,的的嗒的……”唱到最后,老人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他就是抗战老兵王海乔,在当天参加聚会的老兵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85岁,在部队曾是一名号兵。
饥饿把他送进了部队
“那时候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日子过得很苦,我家人多,父母身体不好,我常常肚子饿得咕咕叫。”王海乔说,为了活命,1942年,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到广西投奔做泥瓦匠的二姐和二姐夫。到了广西,小海乔学艺很卖力,什么活都肯干,为的是换口饭吃。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日本兵打到广西,他和姐姐、姐夫匆匆加入逃难队伍。在广西桂林火车站,王海乔突然想起要去临时住处拿一床棉被保暖。等他取来被子,人都吓傻了:载着他的姐姐、姐夫的火车不知道开往何处了。兵荒马乱之时,王海乔连饭都讨不到,他只好壮着胆子混进了当地派驻的国民党部队食堂,在桌子底下捡点剩饭剩菜填饱肚子。
有一次,肚子饿极的王海乔在部队还没有开餐的时候,忍不住偷吃了一块豆腐,一个当兵的发现了,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把他的鼻子打得鲜血直流。当他在墙角哭泣时,一位长官模样的人走过来,十分怜惜地看着满脸是血的他,问到底是谁打了他。后来,这位长官对在场官兵说:“每个人只要少吃一点点,他就有饭吃了。”就这样,王海乔得以留在部队。
在部队,王海乔对吹号表现了浓厚的兴趣。部队号目肖保坤见他喜欢,就教他五线谱和各种信号牌子,并手把手教他吹号。王海乔很有悟性,一个月就学会了吹号。三个月后,长官安排王海乔下连队做正式号兵。
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
“每天清晨5点吹起床号,打冲锋时更要吹号。”王老说。作为一名号兵,王海乔始终与战友同进退。在战斗中,他吹响战号,暴露在敌人面前,目标性更强,危险往往也更大,但年少勇敢的他并不害怕。
“1944年12月2日,日本鬼子攻至贵州独山县城,纵火焚城,大火烧了七天七夜。重庆告危,国军29军由四川进入贵州。29军先头部队第91师师长王铁麟率军直抵独山,在独山城北10公里处的深河桥和日本鬼子血战一场,最后击溃日军。”回忆起当年打的胜仗,王海乔老人一脸自豪。
“1944年年底,日寇进攻贵州,对麻尾火车站进行残酷轰炸,我军防守不住。”王海乔说,在麻尾战斗中,他所在部队的三个连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很多战友在白刃战中战死,年少的他也被日本兵打得牙齿掉落,右眼眶鲜血直流,当场晕倒。就当日本兵打死他的战友,误以为他也已经死去,准备撤离时,他从腰间抽出手枪,“啪啪啪”打倒了最后的几个日本兵。
战友们都死了,受伤的王海乔一个人在密林里,与部队失去联系。有十多天的时间,他白天摘树叶、采野草充饥,晚上爬到树上睡觉。后来,几个当地人发现了他,并帮他找到了部队。后来,王海乔一直在广西生活。解放后,他被遣返回湘乡,从此以务农为生。
“和平的生活就是好生活”
王海乔回到湘乡后结婚生子,因身有残疾,他虽辛劳一生,但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近年来,年事已高的王老经常生病,去年正月,他左膝盖摔伤,嵌了钢板,住了几个月院,现在能外出活动了。如今,王海乔老人住在湘乡市,他家里的陈设十分简陋。
因为老人儿女的经济条件都不好,他主要靠“湘潭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的老兵补助和社会救济过日子,但他很少抱怨。老人笑着说:“和平的生活就是好生活,希望每一个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太平岁月。”
“政府给我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我很激动,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荣誉!”王老拿出纪念章说。他告诉我们,他所在的街道、社区对他都很关心,也常有社会好心人送钱送物,前几天,一些志愿者开车来慰问他,祝愿他重阳节快乐,他觉得社会真的很温暖。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