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湘潭幸存抗战老兵李若虞:“梦里都是血流成河的南京”

2015-10-21 15:30:10来源:湘潭在线
“那时候,南京城的护城河变成了红色。我蹚过那些血水活了下来,而我的战友却永远地留在了南京……”日前,湘乡市望城门办事处的一处民房内,95岁的李若虞激动地哭出声来。

\

李若虞借助纸笔,写下南京保卫战的经历。(记者 方阳 摄)

【湘潭铭记·抗战老兵】

湘潭在线10月21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冯叶)“那时候,南京城的护城河变成了红色。我蹚过那些血水活了下来,而我的战友却永远地留在了南京……”日前,湘乡市望城门办事处的一处民房内,95岁的李若虞激动地哭出声来。

78年前,他作为国民革命军宪兵教导团的一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见证了那场惨绝人寰的战役。这种恐惧,他至今都无法抹去:“在梦里,到处都是枪炮的声音,都是血流成河的南京。”

“小霸王”参军,奔赴南京

李若虞是地道的湘乡人,骨子里有着湘乡人“霸得蛮”的狠劲。十几岁时,他是当地有名的“小霸王”,“因为人高马大,喜欢打牌,不怕事,被人称为‘搜山虎’,意思是跑到哪里都很有威信。”李若虞说,上世纪30年代,百姓粮食吃紧,地主豪绅却把粮囤着拿到黑市去卖,他看不惯,把卖高价粮的恶霸狠狠骂了一顿不说,还抢回粮食分发给百姓。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李若虞听说了日军的暴行后,愤慨不已,“地主豪绅欺负穷人我都看不惯,日本人欺负中国人更不能忍!”同年8月,17岁的李若虞报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宪兵教导团。

不久后,李若虞随部队开拔南京。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当时的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并不知道此行是“九死一生”。在南京受训一个秋天之后,他经历了人生最“寒冷”的一个冬季:南京保卫战失败后,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最后的抵抗:九死一生

“火车头一叫,警报一响,我们就知道是鬼子来了。”1937年9月,在宪兵队受训的李若虞渐渐感受到危险的临近。“听说日本人派出了100多架飞机,城里的人们虽然每天活在恐惧之中,但仍然坚信抗战的力量。”李若虞说,秋天的南京城,虽然炮声不断,但人们仍然正常生活,很少有人外逃,直到12月,局势发生了惊天变化。

12月9日、10日,日军兵分几路,用炮火轰倒了南京城墙。“飞机两三天就来轰炸一次,尤其是上午来得特别多。”李若虞说,日军在几天之内,接连对各个城门发起猛攻,国民革命军死伤无数,战事步步告急。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南京城怕是守不住了。

“那时,百姓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全部往城外逃跑,场面混乱不堪,有的人甚至被活活踩死。可为了保命,没有人管得了那么多。”李若虞回忆,日军进城后,将刺刀穿过小孩的胸膛,强奸妇女,抢劫烧房,“到处都是哭喊声,整个南京城像一座鬼城般恐怖。”

12月10日,李若虞所在的宪兵教导团奉命赴雨花台支援。“我方把所有的手榴弹全部打开盖子,用绳子把导火索连接,摆在阵地前。当日军到达阵地前沿的时候,爆炸声轰然响起。”李若虞告诉我们,他和战友在战壕里死守了两天两夜,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战壕里血流遍地,可仍未放弃。12日上午,李若虞所在部队又奉命增筑城内街垒工事,准备巷战。可当天下午,因寡不敌众,该部队奉命撤退。

12月12日晚,李若虞等人来到南京某渡口,可渡口上没有船,只有数不清的难民和殷红的护城河。接难民和官民的船没有到,敌人的战舰却先来了,“敌人一通扫射,我的战友和老百姓死伤无数。”就在这时,一条小河轮靠到了岸边,李若虞被众人挤着,稀里糊涂就上了船,侥幸免于南京大屠杀,九死一生地回到了家乡。

南京城沦陷,再上战场

回乡之后的李若虞,在湘乡自卫团担任助教。那段日子,他非但没有因平安回家而高兴,反而一直有个心结,他想回到战场,去和鬼子拼刺刀,去保卫城里的老百姓。于是,他投入国民党73军,再次走上抗日前线。

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战役”,企图打通雪峰山天险,占领芷江机场。驻宝庆(今邵阳)的日军从新邵进入新化。第73军奉命在洋溪一带钳制日军。

这场战打了40多天,李若虞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当地老百姓冒死支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生死线,来给我们送吃的、送喝的。”李若虞接连说了好多遍,“谢谢!我直到今天仍万分感谢他们!”

军民同心,同仇敌忾。经过40多天的顽强抵抗,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日军最终丢盔弃甲,逃回宝庆。同年6月,湘西会战结束。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为了防止敌人反攻,李若虞所在部队从株洲突围。接收株洲后,再接收湘潭,并在湘潭文庙附近取得最终胜利。

这一次,李若虞才真的放下了心头大石,“八年抗战,终于结束了!”李若虞再次难忍哽咽,这份胜利的喜悦中,更多的是伤痛:为了南京城,更为了被屠杀的百姓和战友。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