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老兵曾丁昌:没拿枪杀敌照样是英雄

2015-09-30 15:44:24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我要上前线,我要打鬼子,我不怕死!”这些话,曾丁昌不知道跟部队领导说了多少遍,但都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曾丁昌选择了宣传工作,宣传抗日思想,争取百姓各方面的支持。

\

曾丁昌

拿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今年89岁的曾丁昌老人如获珍宝,珍藏于他脑海中的革命记忆慢慢被打开。

曾丁昌出生在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1942年8月,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加入东江纵队,主要负责敌后工作,虽没立过战功,但和群众打成一片,为部队提供必要支持。不曾想,自己的一次回家却造成了与部队的失联,成为终生遗憾。而今,老人生活中的点滴都透露着他的革命情怀。

毅然加入东江纵队

“上木古原来有成片果园,那里是游击队员经常活动的地方。”说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曾丁昌首先提到了住在村里果园内的游击队。“白天,队员们穿的跟村民一样,下地劳动;到了晚上,偶尔能看到果园里有丝丝亮光,或许是在部署行动,或许是在派发任务,十分神秘,让人看了便有几分向往。”

曾丁昌出生于1926年,虽没读几年书,看书写字不在话下。小时候,曾丁昌偶尔在报纸上看到日本军队枪杀中国人的消息,让他既愤慨又无能为力,“那时候心里就在想,一定要当兵。”1942年8月的一天深夜,曾丁昌从家里拿了两件衣服便毅然走出家门,寻找革命队伍。一开始,曾丁昌到游击队经常出入的果园去“碰运气”,在几次尝试后,终于经过陈怀旭(已故)介绍加入了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任第三支队政委陈一民的勤务员。

曾数次接近战斗前线

刚进部队,曾丁昌时刻想着上阵杀敌,但这一刻迟迟没有到来。原来,部队领导考虑到他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相关训练,不能匆忙上战场,就将其安排到后方,主要负责后勤、宣传等工作。

“我要上前线,我要打鬼子,我不怕死!”这些话,曾丁昌不知道跟部队领导说了多少遍,但都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曾丁昌选择了宣传工作,就在平湖、观澜、光明等一带活动,向沿线居民宣传抗日思想,争取百姓各方面的支持。虽说是敌后工作,但也曾亲眼看到几次战斗。

“有一个日本中队要经过平湖,请提前埋伏打伏击。”1943年冬天,曾丁昌所在部队收到战斗情报,随后,部队就埋伏在上木古社区和新木社区之间。临近中午,曾丁昌远远看到日军正慢慢走进伏击圈,领头的还骑着一匹马。不知道是天冷的缘故,还是有人发出了声响惊动了马匹,那匹马刚走到连接新木社区和上木古社区的木桥时叫了起来,一看形势不妙,敌人掉头就走。一场精心部署的战斗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我跟着部队打过四五次仗,印象最深的是去石岩的乌石岩抓捕一个汉奸头目。”曾丁昌回忆,当年,乌石岩有一家当铺,是日伪军的一个据点,部队派人连夜把地雷埋在当铺周围,对里面喊话。最终,当铺老板和伪军纷纷出来投降。

未能追随东江纵队成终身遗憾

“在部队,每天早上起来就是做晨操,接下来是上政治课,讲的都是抗日的主题,老师说的慷慨激昂,大家席地而坐,听得也津津有味。到了下午,下午操、纪律课也必不可少。”回想起部队的生活,曾丁昌到现在还很怀念。

1944年底,曾丁昌回到上木古,再去寻找部队时却找不到,后来才得知部队往东走了,想要再去,但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转移。再到后来,东江纵队北撤,曾丁昌也想北上山东,可由于当时北撤人数有限,他最终选择留在上木古参加生产劳动,同时做一些地下工作,为抗日献上一份力。

今年9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准时开始。转播前半小时,曾丁昌就打开电视,还不断招呼家人过来陪自己一起看。整场阅兵看完,曾丁昌一拍大腿,说再过10年,还要看阅兵。“东江纵队气如虹,纪念馆中敬旧容。将士襟怀存国脉,豪贤胆识薄梧桐。挥戈浴血除倭寇,北战南征立巨功。耸地碑文凝碧血,千秋华夏颂英雄。”这是曾丁昌为纪念东江纵队写的一首诗,也成了他心中革命情怀的最好诠释。(文/郭斌 子烨)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