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宿迁抗战老兵胡志高:林宫渡战斗中,冒着炮火抬担架运伤员

2015-09-24 15:06:59来源:中国江苏网
9月23日上午,记者慕名赶到宿迁市区项里小区抗战老兵胡志高家中时,老人与老伴正在收看电视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回忆起70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胡志高滔滔不绝。

\

中国江苏网9月24日讯(记者孙军贤杨群)9月23日上午,记者慕名赶到宿迁市区项里小区抗战老兵胡志高家中时,老人与老伴正在收看电视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回忆起70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胡志高滔滔不绝。谈起当年的艰辛,以及有些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时,两位老人不禁流下热泪。

1924年,胡志高出生在现宿豫区丁嘴镇周下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我家是佃农,靠租种地主家土地维持生活。弟兄三个,我是老小。既为抗击侵略,也为能吃上饭,我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尽管今年已经91岁高龄,可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回忆起70多年前的经历,思路清晰。“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日本鬼子和伪军很猖獗,特别是鬼子下乡扫荡,弄得鸡犬不宁。听说鬼子来了,乡亲们赶紧跑反。我们最多一天跑过三次。”

20岁时,胡志高不顾父母反对,抛下刚结婚的妻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游击队。“我们主要负责打狗、挖路和抬担架。因为游击队员主要是在夜间活动,村庄里有狗就会大叫,因此我们负责将村庄中的狗清除。每当获得情报得知鬼子前来扫荡时,我们就将主要道路挖断,乘车而来的鬼子就无法乘车继续前行。每当遇到部队有战斗时,我们则组织好担架队,随时负责运送军用物资和抢运伤病员。”胡志高介绍道。

\

年轻时的胡志高

当兵几个月后,胡志高就遇到了一次战斗,那就是林宫渡战斗,这也是他在抗日战争期间遭遇的最激烈的一次战斗。胡志高介绍,当年8月,宿城日军在运河线上的林宫渡设立据点。敌人进驻林宫渡后便强征民夫,修筑炮楼。我军淮海军分区第二支队一面调整部署作攻击准备,一面派出几个班的小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民兵,每天晚上向林宫渡实施佯攻,致使敌人无喘息之机。9月3日,攻打林宫渡战斗开始。主攻部队分东、西、南三路,将敌人团团围住。9月8日,我军开始炮击,敌据点工事大部分被摧毁。当晚7时20分总攻开始。次日凌晨3时许,一部分敌人从村北突围,沿运河向西逃窜。村里的敌人最后被逼到两幢房子里。为了尽快结束战斗,二支队集中所有迫击炮向这两幢房子射击。房子被炮弹打起火,20多名日军全部葬身大火之中。

此次战斗,胡志高作为地方游击队员,虽没有战斗在最前线,但抬着担架冒着炮火抢运伤员,也非常危险。“战斗很激烈,我们抬着担架奔跑在前线抢运伤员,子弹就在耳边嗖嗖直响,那时根本考虑不到危险,只是想着尽快抢救伤员。”

\

胡志高和他老伴

1945年,胡志高赶到沭阳张桃园学习两个月,回来后参加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斗争。这一阶段减租减息斗争比以往更加深入、广泛,群众受益更大,思想觉悟提高很大,敢于和地主展开面对面斗争,不仅减了当年的租息,而且减了往年的租息,广大佃农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胡志高记得,当时大兴区崇河乡地主陈庆林,占有土地400余亩,家中雇工、佣人很多,拒不减租增资,农救会就组织会员和他说理。通过清算斗争,陈庆林退租2万余斤,给雇工增加工资100多元。雇工刘运杰一次就算回13亩地。通过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爱、拥护共产党,更加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胡志高所在的游击队编入新四军正规部队,随后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常州时,头顶12架敌机狂轰乱炸险些丢命。胡志高和100多名宿迁干部负责接收这座城市,随后他又培养200多名地方人员,前往宜兴工作。“那时这些城市刚解放,一些土匪恶霸驾船躲进了太湖,为非作歹。我们去时每人配枪,分发5颗手榴弹和5颗子弹。到宜兴工作后我因为吃不惯南方糙米,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住院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949年秋,经组织批准我回到家乡工作,直到1983年离休。”

胡志高老伴马秀兰介绍,他们5岁时定下娃娃亲,1943年结婚。婚后第二年丈夫便参加革命,随后的6年时间里,家中是她带着孩子和老人生活,受尽艰辛。苦尽甘来,解放后他们终于迎来好日子。让这对伉俪自豪的是,子女中出了5名军人。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