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跟记者讲述自己在部队的日子。深圳侨报实习生 邓丹 摄
深圳侨报记者 沈荣
通讯员 陈俊超
拿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今年89岁的曾丁昌老人如获珍宝。曾丁昌小心地轻轻地抚摸着纪念奖章,珍藏于他脑海中的抗日记忆也一下子被打开。
曾丁昌出生在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1942年8年,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加入东江纵队,主要负责后方工作,虽没立过战功,但和群众打成一片,为部队提供必要支持。不曾想,自己的一次回家却造成了与部队的失联,成为终生遗憾。
而今,老人生活中的点滴都透露着他的革命情结。
缘起
村里果园住着游击队
“上木古原来有成片果园,那里是游击队员经常活动的地方。”说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曾丁昌首先提到了住在村里果园内的游击队。“白天,队员们穿着村民的衣服,下地劳动;到了晚上,偶尔能看到果园里有丝丝亮光,或许是在部署行动,或许在派发任务,十分神秘,又有几分向往。”
曾丁昌出生于1926年,虽没读几年书,但看书写字不在话下,一直到1938年,他都在家务农。“我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喜欢看报纸。”当时,曾丁昌偶尔能看到日本仔抢杀中国人的消息,这让曾丁昌心里很愤慨,但又觉得无能为力,处在一种矛盾当中。
一次,在上木古村工作的地下党员文贯和曾坚给曾丁昌说起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教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当时我的心里很难受。”1942年8月,曾丁昌不顾家人反对,趁着深夜,拿着2件衣服就毅然走出家门,寻找抗日队伍。
一开始,曾丁昌来到游击队经常出入的果园,后来,他又辗转来到现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石凹社区,在那里,他加入了东江纵队。
斗争 后方宣传也曾亲历战斗
刚进部队,曾丁昌时刻想着可以上阵杀敌,但这一刻迟迟没有到来。原来,部队领导考虑到他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相关训练,不能匆忙上战场,就将其安排在后方,主要负责后勤、宣传等。“我要上前线,我要打鬼子,我不怕死!”这些话,曾丁昌自己都不知道跟部队领导说了多少遍,但都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曾丁昌选择了宣传工作,就在平湖、观澜、光明等一带活动,向当地居民宣传抗日思想,争取百姓各方面的支持。虽说是后方工作,但也曾亲眼看到几次战斗。
“有一个日本中队要经过平湖,请提前埋伏打伏击。”1943年冬天,曾丁昌所在部队收到上级的一封情报,要求他们铲除一个中队的日军。部队一大早就埋伏在上木古社区和新木社区之间。临近中午,曾丁昌远远看到日军正慢慢走进伏击圈,领头的还骑着一匹马。不知道是天冷的缘故,还是有人发出了声响惊动了马匹,那匹马刚走到连接新木社区和上木古社区的木桥时叫了起来,一看形势不妙,敌人掉头就走。一场精心部署的战斗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我跟着部队打过四五次仗,印象最深的是去石岩的乌石岩抓捕一个汉奸头目。”曾丁昌回忆,当年,乌石岩有一家当铺,是日伪军的一个据点,部队派人连夜把地雷埋在当铺周围,对里面喊话。最后,当铺老板和伪军出来投降。
在曾丁昌的印象里,跟着部队行军,连夜转移是常有的事,一不小心就掉到水田里,弄得一身泥,到达安全地点,也只能盖着沾满泥水的被子。这些辛苦在曾丁昌的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与村民走的近,好几次鬼子来扫荡,村民要么提前通知,要么冒险把我们藏起来,从没被抓到。”
遗憾 未能一直追随东江纵队
“在部队,每天早上起来就是做晨操,接下来是上政治课,讲的都是抗日主题,老师慷慨激昂,大家席地而坐,听得也津津有味。到了下午,下午操、纪律课也必不可少。”回想起部队的丰富生活,曾丁昌现在还很怀念。
其实,在他心里,除了怀念,更多的是遗憾。1944年底,曾丁昌回到上木古,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等到他再去寻找部队时,却没找到。于是,他最终选择留在上木古,做一些地下工作,为抗日战争献上一份力。
“我在部队也就呆了一年多,时间很短,也没有去前线参战,这是我的遗憾。更遗憾的是,我一直都很向往部队生活,却没能一直跟着部队走,也不知道战友们最后去了哪里,家里现在连张当时的照片也没有。”说到这儿,曾丁昌的声音有些颤抖。
“他最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看书也要挑一些抗日将领的传记来看。”曾丁昌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采访当日,曾丁昌还在家中翻阅一本名为《陈毅风范》的书籍。
情结 “再过10年还要看阅兵”
9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准时开始。转播前半小时,曾丁昌就打开电视,还不断招呼家人陪自己一起看。整场阅兵看完,曾丁昌一拍大腿,说再过10年,还要看阅兵。
“别看他一把年纪了,心态可年轻了。”曾丁昌的家人说,虽然曾丁昌已经89岁了,但看书从来不用戴眼镜,还喜欢做笔记,要是哪天来了兴致,还会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打篮球,或是骑着自行车在社区闲逛。还学会了玩微信,跟家人联系直接发语音。
但不管怎样,曾丁昌心里还是割舍不下那份革命情。他的亲人告诉记者,每次陪小孩去游乐场,曾丁昌总要玩一把气枪。一次回来的路上,曾丁昌看中了一把玩具手枪,二话没说就买回家,至今还拿出来跟大伙炫耀,说自己当年也是摸过枪的老兵。
“东江纵队气如虹,纪念馆中敬旧容。将士襟怀存国脉,豪贤胆识薄梧桐。挥戈浴血除倭寇,北战南征立巨功。耸地碑文凝碧血,千秋华夏颂英雄。”这是曾丁昌为纪念东江纵队写的一首诗,是他对心中部队、革命情怀的最好阐释。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