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朱珍顺,出生于1922年,瑞安人,1941年考入黄埔军校16期,之后被分配到第一军78师三营机械连,奋战在抗日前线。
温州网讯 94岁的朱珍顺坐在靠椅上,腿脚不便,记忆力也不好,但说起抗战经历,他的声音格外洪亮。
老人曾奋战在抗战一线,打过鬼子,也负过伤。他很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本自传,但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年老了又忙于儿孙,老人一直未提笔。直到去年,老人整理了一份2万多字的自传。
虽然语言并不通顺,结构也有些混乱,甚至时间顺序也不甚明了,但从那些认真的文字中,我们仍能看到老人弃文从戎的责任感和冲锋陷阵的英勇。
投笔从戎,参加抗日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在我9岁的时候,父亲就把我送入私塾念书。
时局动荡,校园里也充斥着保家卫国的气氛。东北三省沦陷、七七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日军的侵略让抗日情绪格外高涨。1941年,在瑞安中学毕业那年,19岁的我和另外30多个同学一起去金华考黄埔军校。很顺利地考上了黄埔军校16期51大队。
我从金华回到瑞安的时候,家乡正发大水,日本飞机还常来炸工厂。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知道我考上了黄埔军校,祖父夸我有志气,给了我路费。同年8月,父亲给我送行时含泪叮嘱:“保好身体,常回信。”
到达金华,听到的是日军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还有杭州大桥被日军炸断,许多同胞被杀、被欺辱……一言难尽,仇记心间。
摸黑进攻,歼灭日军
我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提前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第一军78师三营机械连当排长。
第一军是当时对日军具有一定威慑力的部队之一。1944年,日军攻下河南郑州,正准备向洛阳进攻。郑州和洛阳是河南省抗日的主要阵地,一旦被日军攻下,将进一步加大河南省的抗日难度。
当时,我和两列火车的战士一同赴前线打鬼子,也就是后来的豫中会战。我们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趁着月色偷偷进入日军的营地。趁日军不备,我们攻上阵地,炸毁了日军的碉堡,歼灭了不少日军。
那时候,只想着多杀几个鬼子,自己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你看,我右手上的这块疤就是当时被弹片炸伤的。
火烤机枪,成功退敌
后来,我升为代营长,那场战役正值冬天,天气寒冷,我们的部队被日军包围,这时,要突围必须靠重型机枪,但危急关头,重型机枪因为天气寒冷而无法使用。我知道,此时如果不赶紧想办法,很容易自乱阵脚,未战先输。
我马上下令用火将机枪头烤热。这个办法果然有效,随后机枪发挥了巨大威力,击退了日军。
抗战胜利后,我留在了傅作义部队服役,驻防北平(今北京)。正是在北平,我认识了我的妻子,我对她一见钟情,自从认识后,我就天天往她家跑。
后来,我就带着我媳妇回瑞安老家了,放下枪支,拿起锄头种地。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