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时隔66年,抗战老兵两次参加大阅兵(图)

2015-09-16 14:12:45来源:重庆日报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他是一个接受检阅的战士;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他又以一名抗战老兵的身份参加。

\

抗战老兵董成森。 陈波 摄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他是一个接受检阅的战士;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他又以一名抗战老兵的身份参加。
他是董成森,一名经历了战争血与火考验的老兵。

66年碧血丹心,老兵不死。

秀枪技参加了八路军

“66年了,我两次参加阅兵,比战友们幸运!”9月13日,88岁的山东籍抗战老兵董成森来渝,和记者谈起刚刚过去的大阅兵,忆往昔峥嵘岁月。

“我是靠两颗手榴弹‘起家’的。”董成森1927年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4岁就参加了平度县八路军武装委员会。因为年纪小,他只领到了两颗土制手榴弹作为武器,更多是站岗放哨。

第二年,董成森觉得自己长大了,坚持要去找“真刀真枪打仗”的八路。于是独自跋涉两天,找到了八路军平度县大队。

部队首长问清他的年龄后,告诉他要再等一年才能入伍。15岁的董成森脖子一梗:“我就要打鬼子!”

实在被缠得没办法,首长顺手操起一支比董成森还高的步枪扔给他:“打鬼子要会使枪吧?你使给我看看……”

“唰唰——咔啦——”首长的话音未落,董成森已经拉枪栓上膛举起了枪。原来,他早就在站岗放哨中摸透了枪。首长一愣,当场批准其入伍。

“当时我就只有一个小名,首长给我起了个大名叫董岐山,我现在的名字是退伍后才改的。”就这样,年仅15岁、没有步枪高的董成森成了八路军。

拔日寇据点身负重伤

一次拔除日军据点时,八路军趁天黑放倒了哨兵,但在剪除铁丝网时,却触动了铁丝网上挂着的空罐头盒,引来一阵叮叮咚咚的声响。

一时间,机枪组成的火网铺天盖地倾泻而来,中间还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榴弹爆炸声。偷袭瞬间变为强攻。

董成森因为枪法好,被安排压制对方射击孔。正在他专心瞄准射击时,一发迫击炮弹在身后不远处炸响。他感到右大腿一阵剧痛,想起身,却又重重跪在地上。

战友匍匐过来一看,发现他的右大腿被弹片炸开了巴掌大的一块肉,血已染红黄土。战友撕下一块衣服开始包扎,董成森就地抓起一根树枝咬在嘴里不让自己喊出声。

他还挣扎着想继续端枪,却眼前一黑,晕了过去。是役,该据点被拔除,八路军缴获大批粮食、武器和文件。但董成森却足足养伤三个多月才算保住了腿,并留下了一个碗底大小的疤。

老兵还有接班人

在董成森血与火的记忆中,1949年注定让他永生难忘。

那一年的开国大典,董成森随部队参加阅兵。但到了北京后,因为参阅部队太多,需要进行选拔才能确定谁可以参加分列式,从天安门前迈着正步接受检阅。

“那时的选拔不讲究别的,就是比枪法,谁枪法好谁就上分列式。”董成森回忆,当时先后比试了手枪、步枪、冲锋枪,以最终环数排名。

“我就差了两环,不然就能从天安门前走……”最终,他在列队静止状态下接受了检阅。66年后回忆起当年这一结果,老兵依旧有些惆怅,毕竟那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历史总会在某些关键时刻呈现惊人的相似性。

这一次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董成森已经作为老兵方队一员,乘车完成了8月23日的阅兵全要素演练。

然而,就在阅兵式前几天,这位老兵因为心情过于激动致血压升高,医生建议放弃受阅,他转而成为观礼台嘉宾。

“两次参加阅兵,两次都有遗憾。但我不在意,因为我这个老兵有了接班人!”原来,董成森的曾外孙宋杰,此次正是参阅的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的下士。

“往事并不如烟。两次阅兵,阅的是兵,彰显的却是民族魂!”董成森说,有了一代代的接班人,中华民族魂就会一直发扬光大。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