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衡水冀州88岁老兵王延龄:在东北战场上的日子

2015-09-14 16:26:46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
冀州市西王镇桥北店村的王延龄,生于192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同龄人。1943年,他16岁时随一位盟叔北上沈阳,在一家工厂打工。当时,东北各省均属伪满政府,实际被日本侵略者操控。

冀州市西王镇桥北店村的王延龄,生于192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同龄人。1943年,他16岁时随一位盟叔北上沈阳,在一家工厂打工。当时,东北各省均属伪满政府,实际被日本侵略者操控。王延龄回顾,在工厂很艰苦,每天早晨5时许起床,一直到夜里12时左右才能下班。吃的是高粱米、棒子面,还要受日本监工欺侮。

1945年5月,年满18岁的王延龄在沈阳加入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他参加了与苏联红军共同发起的对日最后一战。那时的日本军队,已没有了往日的骄横。我军冲入日本兵营,大喝一声,日军士兵都乖乖的把武器放下。三五百日军士兵,被一名苏联红军押送到指定地方集合。王延龄和战友们负责把成捆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带回部队。

很快,沈阳城被国民党军队占据,我方被迫往北一直撤退到吉林白城一带。“当时敌人的迫击炮一直不停的在身后轰,我们就一直向北跑”,初次遭到到敌人的炮击,参军时间不长的王延龄不免心慌。但经过几次炮火洗礼,他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王延龄会骑马,能在夜里靠手摸大树辨别方向:树身阴面光滑,向北;树身有粗糙深纹一面是阳面,向南。解放法库县时,做为通讯班班长的王延龄多次率战士执行任务。在一次夜间行军途中,团政委写下命令,让王延龄火速送达二营。他骑马趁夜色摸索前进。当时,我军与敌军防区交叉,直到听对方吆喝口令,他才发现已经误闯入到了敌营边。他机智应变,很快避开了敌军,到达二营阵地,及时完成了任务。

“四打四平,我打了三次。”王延龄骄傲地说。四平市,旧称四平街,其战略地位关系国共双方当时在东北的全局性得失。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间,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前后四次反复争夺四平。从第二次四平保卫战起,王延龄参加了后三次战役。在第三次四平攻坚战中,他的右臂被炮弹炸伤,后被认定为右上臂贯通性骨折。直到被抬上担架,他才从身上把报话机、红白小旗、传递信号用的小喇叭一一解下。养好伤后,他又投入第四次四平收复战中。此役,我军肃清了国民党守军,以我方大捷并控制东北局面告终。

1949年,王延龄复员回到原籍务农。现今,这位年已88岁的老兵,身体康健,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说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依然豪气勃发、滔滔不绝……

杨万宁 杨志斌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