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近抗战老兵
胡玉珍:一名战地卫生员的抗战记忆
记者 李保荣
通讯员 高海
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今年88岁的胡玉珍老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一名战地卫生员,还当过战地炊事员。
近日,记者找到了现居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的胡玉珍老人,倾听她给我们讲述抗战时期在她身边发生的事。回顾那段峥嵘岁月,老人眼中流露出坚毅的目光。
胡玉珍于1928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小村庄,后随父亲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双城市。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15岁的她成了一名女卫生员,入伍时间不长,便奔赴前线救治伤员。
谈起那段经历,胡玉珍老人说:“有一次坐车去前线,离战场还有两三公里就下了车。枪炮声不绝于耳,不断有战士被抬下来。”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已经不记得自己具体参与过哪些战役,但是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还是给当时只有15岁的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她说:“不少伤员被抬下战场时,肢体已经残缺不全。有一名战士,胳膊、腿都没了。”
小小年纪就在一线战场亲历了战争的残酷,让胡玉珍的心情十分沉痛,惨烈的战争场面让她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有两天,我都没有吃过一口饭,首长问我咋不吃饭,我说我吃不进去,也不敢掉眼泪,心里头难受。”说着说着,老人家还义愤填膺地举起拳头说,“小日本,中国人不怕他,中国人有勇气。”
这次战役后,胡玉珍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卫生员的工作,随后被组织安排到兵站负责伙房工作。“那时啥饭都做,成天做,这锅做出来做那锅。”
据胡玉珍讲,当时白天有日军飞机轰炸,伤员不能转移,只有到晚上才能转移。伤员们抬来后马上要给供应伙食,伙房必须24小时不间断工作。当时气温很低,她的脚上都长了冻疮,但是胡玉珍并没有退缩,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工作。
在伙房工作期间,贺龙曾亲自来一线视察,这件事成了胡玉珍在战争中最宝贵的记忆。
“贺龙来检查,是我做的饭。”胡玉珍老人自豪地回忆,眼里含满了泪水。
抗战胜利后,胡玉珍被调往哈尔滨工作。在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她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随丈夫来到了白银公司工作,从此定居白银。对于如今的生活,胡玉珍老人感叹来之不易。现在她还经常看一些革命题材的书籍。目前,胡玉珍老人和老伴、儿子一起生活,回忆起70多年前的一幕幕,老人觉得就像是昨天发生的故事。现在的她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她叮咛我们,不要忘了那些为国家奉献的老一辈先烈,正是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