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抗战老兵熊寿明。记者 李 军摄
浴血奋战终获胜
——访抗战老兵熊寿明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我坐在阅兵乘车方阵的第二排,看着威武雄壮的部队里有装甲车、坦克等自主研发的装备,心里特别自豪,我们的祖国实力强大了!”9月8日,99岁的抗战老兵熊寿明接受采访时说。
“七七事变”发生时,20岁的熊寿明正在南宁读高中。他当即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并成为黄埔六分校十四期交辎科的学员。
1939年11月15日,日军从钦州湾龙门港等地登陆,占领防城港、钦州后,沿邕钦公路长驱直入南宁。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熊寿明随部队转进武鸣高峰坳,时任国民革命军46军170师参谋处一名见习军官。
12月18日,170师配合向昆仑关攻坚的第五军,向据守高峰坳的日军阵地发起猛攻,日机八、九架飞机向国民革命军170师阵地猛烈轰炸,同时发动地面攻击。“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只有一排又一排的兵。”熊寿明回忆,悬殊的军力使高峰坳一战打得分外艰难。敌军的炮火连日强攻,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仅在高峰坳阻击战中,170师508团敢死队就牺牲了300多人……经过半个月的厮杀争夺,高峰坳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侵入中国滇西,占领怒江以西大片土地长达两年之久。此时,熊寿明已经历三年的抗战磨炼,在中国远征军卫立煌长官部直属15团12连任少校连长,带着150位将士强渡怒江,与日军浴血奋战。
“七八月,下着大雨,士兵们把棉衣当雨衣穿在身上。”老人说,在密集的火力网、铁丝网和地雷阵中,将士们踏着满山泥泞,昂着头向前冲。“1400多名日军龟缩在碉堡里打我们,敌暗我明,于是,每个士兵带着6枚手榴弹,把碉堡包围起来,往敌人探出的枪口处投。”熊寿明有些哽咽,“这场松山战役结束后,150名将士牺牲了2/3。”
经过3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日寇松山阵地终于被攻破,“松山战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一次令守敌全军覆没而闻名于世的战役,为后人留下一页雄壮的诗篇。“我和日本法西斯的国仇家恨永远不能忘啊!”回想起亲人因日军轰炸而逝,多少战友在与日军拼杀中牺牲,老人浑浊的双眼流下泪水……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