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92岁的抗战老兵傅坚当兵一个月就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

2015-08-27 14:01:02来源:杭州网
杭州市中医院9号楼,住着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他叫傅坚,患了心脏动脉硬化。”由于老人已住院3年有余,该楼层的每名护士都与他熟识……

杭州市中医院9号楼,住着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他叫傅坚,患了心脏动脉硬化。”由于老人已住院3年有余,该楼层的每名护士都与他熟识,但很少有人知晓,这位低调内敛的老人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抗日勇士,是一等伤残军人,老人那只残疾的左腿里,至今还有未取出的弹片。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近日,老人却病情恶化……

家园沦陷

百姓饱受日伪扫荡之苦

1923年,傅坚出生在金华义乌的偏远乡村。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父辈的生活无比艰辛,战争,更让这个状况雪上加霜。

“我爸爸上小学时正好遇上‘9·18事变’。”傅坚的女儿傅萍说,儿时受过爱国教育的傅坚,当时就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心愿。傅坚19岁时,战争蔓延到了他的家乡,1942年5月28日,整个金华沦陷。

“日本人占领金萧铁路沿线的城镇后,义乌的苏溪、大陈、桂林等乡村,处处可见日寇和伪军筑起的碉堡。”傅坚回忆,与日军一道践踏自己家园的还有大量伪军,“日军碉堡都建在山上,伪军碉堡建在山脚。”

沦陷后的义乌常常遭到日军的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伪军除了敲诈勒索百姓外,还要老百姓定期供应粮款,“老百姓不堪重负,提心吊胆,可谓度日如年。”傅坚曾出过一本回忆录,他在其中提到了当时留在义乌一带的国民党何步跃、许长水等部队。回忆录中说,他们号称抗日队伍,可从来没见过他们向日军、伪军开过一枪一弹,反而一看见日伪部队就躲得远远的。更为可恶的是,何步跃部队势力扩大至新乡龙旅山一带后,不断向当地百姓派粮、派款,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而许长水部队干脆在十都坑官塘村边的道人山当起了草头王,完全用土匪的手段敲诈百姓:他发出派款的通牒后,只要有谁不按时送去,晚上就到谁的家里来个抢劫一空,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没有一个不怕不恨的。义乌北部的杜门、婆姆村等地被掠夺得最厉害。

当兵一个月

就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

砍柴、纳粮、担心被鬼子打死……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4年3月,“金萧支队”的传奇故事传入傅坚耳中。他说,自己似乎从噩梦般的生活中看到了生的曙光,这支1943年12月21日在诸暨黄家店(今萃溪乡)成立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沿着金萧铁路沿线两侧,经过3个月的游击战,不仅在沿路开辟了不少抗日根据地,游击队的枪声还传到了傅坚的家乡义乌。

1944年3月,傅坚放下手中的砍柴刀,加入由陈福明同志重新组建的金萧支队坚勇大队。一个月后,傅坚就参与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1944年5月,浦江溪后,由于对敌军的情况摸得准,加上有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傅坚所在的部队先是声东击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再把其引入伏击圈,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傅坚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金萧支队坚勇大队,先后由300多人的地方游击队上升为主力部队,开辟了诸义东抗日根据地,利用崇山峻岭的有利地形,对日伪展开了机智灵活的游击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多年后,傅坚仍会将这首新四军之歌唱给儿女们听……

最敬仰的是

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父亲很低调,不喜欢说自己当年有多英勇,他觉得最勇敢的人,是战死在前线的战友。”傅坚的小儿子傅晓军说,父亲一生中最敬仰的,是当年与他一起战斗、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是无论攻打八里岭背还是大陈鸡头山碉堡,都是第一个冲进去的中队长陈雄(陈雄牺牲时只有20岁);另一位在打击诸暨街亭日寇时牺牲的小同志,傅坚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牺牲时还只有17岁……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扛枪救国的勇士如今病情恶化,无法从病榻上起身,但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他比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晚倒下70年……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