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堡垒户郭玉如:牛粪下藏食物 送饭给战士

2015-08-26 14:26:14来源:南国都市报
今年已105岁高龄的昌江堡垒户郭玉如,她的丈夫也曾是一名抗日战士。

\

今年105岁高龄的郭玉如老人。

前方,战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后方,一个个堡垒户同样不畏生死,给战士们提供各种支援。

也正是各方琼崖儿女的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才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今天,就让我们去听一听革命老战士羊乃金和堡垒户郭玉如讲述他们的烽火经历。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小畅 姚传伟/文 汪承贤/图

今年已105岁高龄的昌江堡垒户郭玉如,她的丈夫也曾是一名抗日战士。

8月8日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昌江县城东风路43号7栋104房,听说记者来采访,行动不便的郭老仍坚持让二儿子钟军顺搀扶自己来到客厅。再次重拾那段艰苦卓绝的记忆,老人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心里也久久无法平静。

被鬼子打到昏死过去

见到记者,钟军顺便难过地说,妈妈年纪大了,外加抗战时期受到日军迫害留下的后遗症,现在已很难回忆起所有事情,“但有些痛苦的记忆,妈妈至今都没有忘记”。

郭玉如老家在昌化镇光田村。村里当时和郭老一起做堡垒户的还有两三个人,不过,现在都已经去世了。

堡垒户和战士家属的“双重”身份,让郭老成了日军重点监视的对象,惨遭毒打则成了家常便饭。

钟军顺告诉记者,一天夜里,父亲被安排突击日军一军事据点,成功杀掉两匹军马,日军发现后追赶,虽然当夜刮着台风,但父亲身手非常敏捷,即便脚底板上扎满了仙人掌的刺,也愣是没让鬼子抓到。

钟军顺还说道,父亲当时用的是一把长筒手枪,与日军正面交战多次,让鬼子吃了不少苦头。奶奶去世那会,鬼子知到父亲肯定要回村,事先安排兵力包围村庄,父亲虽猜到有埋伏,却仍跑回村里,并成功突围。

“父亲个子高大,枪法准,跑得快,名气比较大,成为鬼子重点抓捕对象。”钟军顺说,因为一直抓不到父亲,气急败坏的鬼子则将目标多次转移到母亲身上,让母亲受尽折磨。

在郭玉如20岁左右那一年,日军再次包围村庄,郭玉如被日军抓走,并遭枪托猛打后脑勺。

钟军顺哽咽着说,母亲被拖回家时,已经昏死过去,家里人都开始准备后事了,没想到母亲之后又醒了过来。

“恨,就是日本鬼子打我们的,还杀了那么多同胞。”日军当初犯下的残暴罪行,郭玉如老人至今无法忘记。

牛粪下面放食物

虽然历经多次死里逃生,但直到日本鬼子滚出琼岛前,郭玉如老人都没放弃做堡垒户。

老人当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掩护抗日战士,给战士做饭,给受伤的战士医治。

“为了躲避鬼子抓捕,有时跑到田地里睡,有时到别人家睡,总之不敢回自己家。”老人见过鬼子是如何残忍地杀害一个个同胞,为了给前方战士提供保障,除了锻炼胆量,老人还必须懂得与日军打游击。否则,稍有不慎命将不保。

钟军顺告诉记者,父亲当初在昌化、海尾及南罗一带参加抗战,母亲则跟着去做后方保障。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想顺利地将饭菜等送到前方战士手中,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当时公路就在光田村旁,该村成了日军的重点围剿区域,更是加大了郭玉如等几位堡垒户成功送饭的难度。

不过,郭玉如和另外几位堡垒户不愿放弃,他们想出各种点子,成功躲过鬼子的多次围剿。

郭老说,他们曾多次伪装成挑牛粪的农夫,把食物放在牛粪下面,悄悄上到山上后,再学狗叫或者猫叫,战士们听到后,便会出来接应。

钟军顺说,除了给他们讲那段抗战往事,妈妈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战斗片,当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片段时,妈妈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可以说,日军当年给妈妈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是永远都无法愈合的”。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