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退休“老兵”:黄土地里追梦忙

2015-07-31 15:13:26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

新华报业网讯 空气闷热,雾气茫茫。7月29日,记者走进南京市高淳区苏台农业科技园的大棚,感觉就像进了一个大“澡堂”。

“正在喷雾,稍等下啊。”隔着玻璃大棚内的门帘,丁怀杰大声跟记者打招呼。五分钟后,门开了。汗水,顺着他的脸往下直淌,一件军绿汗衫已成墨绿。

喷完雾,接着是除虫,这里的除虫全是手工活。行走在一排排苗床间隙,老丁不时从苗上摘下一个小蜗牛。“你看,被虫子爬过的叶片上就有块明显的斑。不能用药,打了农药,这就不是‘仙草’,是‘毒草’了。”

老丁说的“仙草”,学名叫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这处占地800亩的设施大棚,是省内最大的石斛种植基地。

4年前,丁怀杰到杭州出差,逛商场时被一个保健品柜台吸引住了,一把“芦笋”模样的东西,价格卖到2000元一斤!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东西就是铁皮石斛。“东西虽好,价格太高,我就要种出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仙草’。”丁怀杰说干就干。时至今天,基地终于迎来了首茬铁皮石斛的成熟期。

今年67岁的丁怀杰是一名老军人,2009年从解放军理工大学退休后,享受正师级待遇的他,却忍不住想往农村跑。

当时,恰逢台湾和江苏共建苏台农业园,怀着梦想的丁怀杰感到机会来了。在高淳区租下这片地,有着30年军龄的他又成了现代农业领域的一名“新兵”。台湾的种子来了,台湾的专家来了,大棚里的藤蔓终于挂果了。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市场上的“滑铁卢”。

“台湾丝瓜,一根能长到16斤,比大腿还粗,口感也好,但就是卖不掉”;“脆皮小甜瓜的甜度比西瓜高四倍,但价格也高三四倍,没人要”……回首初次触“农”经历,老丁得到一个宝贵教训:搞农业,不但东西要好吃,更要让老百姓吃得起。

“教训”的代价惨重,丁怀杰的初期投入500万元几乎血本无归。2011年那段时间,他喜欢看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翁许三多有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军人不服输的这股韧劲,让丁怀杰毅然决定卖掉一套住房,筹集资金,从头再来。

一年出苗,两年开花,三年拔节……种石斛是个慢活,老丁耐得住寂寞,和中科院、林科院搞科技合作也结出硕果——经第三方检测,基地人工培植的石斛有效成分达到野生标准,超过中药材《药典》规定十几个百分点。

“成功了!”丁怀杰兴奋不已。但他未忘初心,要种出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仙草”。产品上市在即,老丁却做出一个让公司员工无比惊讶的决定:石斛鲜条售价只要市场价格的1/4,开发出的花茶、叶茶、切片产品也都是普通人喝得起的“平民价”。

“我还是一个兵,大棚是我的新战场,军功章就写在这片黄土地上!”这,就是一名67岁老兵的新梦想。本报记者王世停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