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红四连”老兵和他的金丝楠木艺术馆

2015-07-27 12:21:47来源:江海晚报

在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有一家在本地还鲜为人知的“国字头”家具精作中心——中国金丝楠家具精作中心。这里,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典家具研究学者和收藏家慕名光临。地处长江下游的江海平原,并非楠木的产地,也没有古旧楠木建造的民居存世,何以和楠木中的稀世珍品——金丝楠木结缘?

缘分,起始于今年40岁出头的通州籍退伍老兵、中国金丝楠家具精作中心的创始人赵新。

退伍军人欲为南通打造一张文化名片

兴东镇是赵新的家乡,也是他金丝楠木事业的大本营。整整一层楼的金丝楠木艺术馆内,古朴雅致,楠香怡人。书橱、画案、写字台、太师椅、头把交椅应有尽有,明式、清款错落其间,书法牌匾、人物根雕、工艺小件精美绝伦。

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产于四川、鄂西等地。其材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普通楠木,在光线照射下,木材表面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古时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

赵新和金丝楠木的结缘是在1996年,那时他一家木业公司从事供销业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遇到一位神秘买家。买家便许以重金向他求购4个立方的金丝楠木。赵新用了两年,遍访云贵川鄂等楠木产区,买回不少楠木,可惜无一是金丝楠木。最终,在故宫修缮专家的指引下,他购得了真品,让买家喜出望外。

两年踏破铁鞋的经历,让他据此判断,金丝楠木已近乎绝迹,只会越来越金贵。此后,只要遇有纯正的金丝楠木老木料或者新成材,他总会毫不犹豫地悉数吃进。

为了辨别材质的真伪,赵新在不断实践中练就了自己的火眼金睛。通过闻、看、摸、敲等步骤,他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尽管如此,他购进的每一块木材都要经过上海木材检验所的权威鉴定。在古典家具专家的启发下,赵新还摸索出了传统烘干工艺之外的木材水分处理方法——古法木料水分处理方法。以物理有机养生的方式控制金丝楠木中的水分,而不破坏木料原有的天然纤维结构,目前这一独门秘籍正在申请专利。

木料有了,如何制作家具也很有讲究。赵新充分利用了闻名全国的南通木匠资源,高薪聘请本地的木匠和雕刻艺术大师,不断改进工艺。每有重要的金丝楠木制作任务,他都会让工匠们利用习性相近的木料进行打样试制,确保正式开工后万无一失。他本人也是饱读金丝楠木和古典家具方面的书籍,遍访业界大佬,谦虚请教,悟得其中精髓。

作为精品乃至极品家具,赵新的帝都名木金丝楠木在业内的名声不胫而走。上个月,赵新还光荣当选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楠木保护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让首长记忆犹新的“红四连”老兵

“我是一个退伍老兵,1993年入伍,服役的连队是驻江苏新沂某部“军事训练模范红四连。”尽管退伍已20年整,赵新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依然充满自豪。

回忆起军旅往事,赵新说最难忘的是在安徽荒草圩抢修防洪大堤的经历。红四连全体官兵几乎24小时连续作战,没有任何施工机械,全靠战士们肩挑手挖,肩上都磨破了,肿得老高,手指甲几乎都掉光了,他自己也发起了四十几度的高烧,昏睡过后,醒来仍然继续战斗。最终,红四连完成的任务量名列师部第一,被记集体三等功。因为表现突出,赵新不仅立功入党,还被选送到军事学院和扬州大学进修。

20年之后,时任“红四连”指导员,现任市委常委、南通军分区政委的苏西群对当年的连队士兵赵新仍然印象深刻,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赵新小伙子当年敢于争第一,集体荣誉感强,在军事训练中成绩拔尖……”

“当兵三年,后悔三年,享用一辈子。”赵新坦言:保家卫国是义务,军旅生涯可以历练人生,激励斗志,为漫漫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部队所培养的不怕艰苦、坚韧不拔、勇争第一的品质,在创业过程中也大有裨益。

谈及金丝楠木事业的未来规划,赵新显得意气风发,“已与几家央企展开对接洽谈,准备大手笔打造中国金丝楠木文化产业园,为南通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再添一张闪亮名片。”

本报记者冯宏新

(编辑:徐方)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