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40年前守岛老兵重回“前三岛”——“让我们的名字 陪着战友守岛!”(图)

2015-07-24 11:03:48来源:中国江苏网

\

新老守岛战士们在达山岛领海基点标志前合影。本报记者程长春摄

中国江苏网7月24日讯 “我是前三岛守备营的122加农炮炮手,代表前三岛守备营河南籍老兵回‘家’来了。44年了,我没看到大海,更没有上岛,真是魂牵梦绕啊!”甲板上,老兵陈占夏细声慢语地跟记者聊天,眼睛望着前方的大海。另外两位老兵王双才和付东生拿着相机、摄像机不停的拍摄;而另一位老兵雷虎生,还带了个望远镜,坐在最前面,焦急地朝前瞭望。

前三岛是连云港外海的三个小岛,分别叫车牛山、达山、平山岛,1960年解放军开始上岛守卫,1988年由江苏武警边防开始接管。老兵们搭乘的是连云港边防支队船艇大队的巡逻艇。三个小岛陆域面积合计只有0.321平方公里,最近的车牛山岛离大陆有50多公里,另外两个岛更遥远。食物、淡水、燃料,都只能依靠大陆补给。7月21日这天,船行3个小时才到车牛山岛,老兵们登上岛,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回岛的4位老兵,都是1969年3月上岛,其中3位老兵服役两年退伍,而付东生则守岛6年,干了5年的老班长,1975年才离岛。付东生是这次活动的“牵头人”,他退伍后在一家商业单位做会计,业务上跟连云港有联系,去年还搭乘旅游船到对游客开放的车牛山岛去过一次。去年八一节,河南嵩县40多名前三岛守备营老兵聚会,大家说起海岛,回来看看的冲动越来越强。陈占夏说:“那是记录着我们青春和激情的地方,为国家守岛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

“这里当时是我们连部,这边是会议室。”时隔40年重回海岛,付东生仍然记忆清晰。他和岛上的边防战士支延东紧紧握手,指着会议室墙上的边防派出所历任领导名字说:“网上可以查到,这些名字我都很熟悉,我一直关注着前三岛呢!特别是达山岛,我在岛上6年啊!”抱着连部底下一棵大法桐,老付把脸贴在树皮上,当年他们栽下的树苗已经长成合抱粗了!

达山岛核心部位,一座“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点达山岛”石碑吸引了老兵的注意。老兵们和守岛战士在这里拍照最多,鲜红的国徽和领海基点方位,让他们充满了自豪感。

靠近南码头,一个混凝土大门封住的山洞掩映在青草中。王双才说,1969年3月他们这批新兵刚上岛时,老兵还没走,宿舍不够,新兵暂时就住在这个坑道里,这是他在岛上第一晚住宿的地方。“当时主要是在岛上打坑道,抡大锤、掌钢钎!”

老兵还给守岛官兵们演示滩头阵地的守卫。那时候三个岛,每个岛上是一个加强连,营部在车牛山岛。陈占夏说:“从农村来当兵,大米白面放开吃,比老家生活好多了,现在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也记得台风影响给养船上不了岛,没有淡水,用海水做馍,又黑又难吃!”付东生说:“记得有个战友,未婚妻从河南来看他,一个星期都是风浪没法上岛,假期到了那真是哭着回去的。”

陈占夏告诉记者,在他两年服役期间,粟裕、杨得志等将军都曾经上岛视察。杨得志看他们铺位上冬天是“光板”,指示部队给他们配了羊毛毡。老陈比划着:“这么厚,很暖和!”

汽笛声声,巡逻艇就要返程。雷虎生用保温杯装了一些海水,又伸手拔岛上的荒草。武警战士支延东问拔草干吗?老人说:“带回去栽种,作个纪念!”年轻的战士很感动,小心地帮老兵拔草,尽量带着根须,让老兵回家好栽种。老兵们在岛上留下一块刻着十几个老兵名字的石碑。付东生深情地说:“让我们的名字陪着新战友们一起守岛!”

本报记者程长春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