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老兵寄语后人牢记抗战历史 加倍珍惜幸福生活

2015-07-16 14:01:19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1954年至1958年,他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回到祖国,当时他们的军部设在开封,他任第一军作训处处长。1959年,他到第一军一师一团(在安阳)任团长。1965年,他到开封军分区做参谋长。1969年10月,他到周口军分区任副司令员。1973年3月4日,他来到平顶山武装部(1982年后改为平顶山军分区)报到,任武装部长。1980年,钟飞从武装部长位置上离休。

继续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所在的七旅从淮安向东北快速进发,当年10月,我们旅和八旅、十旅和独立旅及3个警卫团共37000人开始赶往东北。”钟老回忆。

当时,他在侦察连,行走在部队的最前面。由于负伤,他拄个木棍,腿走肿了,就坐坐马车。“走了一个多月,到达东北时天气已经很冷,战士们的耳朵、鼻子都冻烂了。”钟老说。1946年2月,部队到达东北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是在秀水河子镇。这场战役下来,歼灭国民党十三军八十九师1500多人。钟飞所在的七旅十九团缴获了国民党一个机械化团的30多辆大小汽车和一些装备,部队解决了一部分装备问题。

此后,钟飞所属部队又在四平展开了四次大战役。1947年底,钟飞随部队进关到通州,对北平的傅作义部队围而不打,北平和平解放后,部队挥师南下,一路打到了广州,直到新中国成立。

1950年8月,钟飞所在部队开往丹东,随后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钟飞为志愿军指挥部选址。第一站在大榆洞地下金矿,他带领侦察兵为志愿军找到了第一个指挥所,彭德怀就在这个指挥部里指挥战斗。“我所住的山洞离彭老总很近,几乎天天和彭总见面。”回忆起这些,钟老充满了怀念。

到1951年,钟飞已是志愿军司令部行政科副科长。1953年7月,朝鲜战场全面停火。

发挥余热

离休后帮助下一代寄语后人牢记抗战历史

看惯了生死的钟飞很豁达,也正是因为经历了战争的残酷,钟飞更觉得当今生活的珍贵。

1980年,钟飞从武装部长位置上离休。离休后,钟飞更有时间关心社会。在上世纪80年代,钟飞每天早晨都骑着自行车赶到劳教所,根据不同情况对劳教人员有针对性地召开座谈会,对他们进行教育,经常是一去就是一天。

1985年,平顶山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1998年,该协会更名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任执委主任。在刚离休的日子里,他看到学生有叼烟卷、打架斗殴等现象,就主动到附近学校找到校长,要求为师生义务讲课。

在他家客厅西北角,记者看到一个长方形的木桌上一摞摞整齐地摆放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和《学习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教育大纲问答>》等书报。

钟老告诉记者,他现在生活很有规律,早上5时左右起床,然后到湛河堤上锻炼身体,上午不外出就看书看报或是上网看新闻,发现有用的或是感兴趣的就下载打印出来,或剪下来。

“人老心不能老,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一样也不能少。”在钟老的书桌上,还有刚打印出来反映国内国际时事动态的文章,床前堆放一大摞从各种报刊上剪下来的文章。

钟老思维非常清晰,每个战役的地点、战斗情况,甚至包括具体的日期,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自言,很怀念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但并不是向往旧时生活,而是希望那种精神能薪火相传。

“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尤其是年轻一代,可不能忘了那段抗战历史。”钟老说出了他的心愿。

(编辑:徐方)